麻姑仙坛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547页(887字)
【简介】: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仙坛记》。
唐大曆六年(771)四月立。颜眞卿撰并书。
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正书。
据剪裱本共九百零一字。搨本绝少。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文管会藏有宋搨本。上海文化书局、中华书局有影印本。
翻刻甚多,皆失眞。。
【集评】:
宋欧阳修《集古录》:“此记遒峻紧结,尤爲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又,“颜公忠义之风皎如日月,其爲人尊严、刚劲,像其笔画,而不免惑于神仙之说,释老之爲斯民患也深矣。”淸周星莲《临池管见》:“《麻姑坛》握拳透爪,乃是鲁公得意之笔,所谓‘字外出力中藏稜’,鲁公诸碑,当以爲第一也。”。【赏析】:
此作爲颜眞卿于大曆三年(768)出任抚州刺史路过江西南城,游览麻姑山时撰文并书。
爲鲁公“变法”初具规模时的代表作。与较早的《多宝塔》相比,面目完全不同。
《多宝塔》风格严谨规範,亦较爲平整秀丽,无怪有人说它“近俗”。而此作已不完全是“横细竪粗”,四平八稳的状态,打破了原先的规範。
碑中不少字一反常态,横粗而竪细。碑中“麻姑”的麻字,“林”部的捺几乎无波脚,显得含而不露,近乎“篆法”。
再如“金”字中的两点,与下边的一横紧紧相连,亦似“篆法”。在用笔中多见用意而不注重笔的“写意”状态,如“内”字的努勾,简直是瘦而无肉,这并不是年代久远斑剥的效果,而是在书写时乾笔造成的“枯瘦”,所以,这个勾有筋而无肉。此时,“颜体”正趋于成熟,笔法、结构随机应变,许多字的结体和用笔近乎丑怪,甚至重心不稳,是鲁公意在朴拙的一种追求,这种“变法”无疑是一种对书法的表现力和审美情趣的大胆创新,对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此碑书法宽博端庄,雄深秀頴,是颜眞卿楷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称“颜体”的典型作品。其字横轻竪重,字形相向,用笔易方爲圆,以转代折,蚕头燕尾,笔姿轻妙,确立了颜书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