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让之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第1559页(1582字)

吴让之(1799—1870)善作四体书,精写意花卉,功力深厚,尤善铁笔治印。

他是邓石如弟子包世臣学生,而包世臣绝少作印,所以眞正传扬邓石如一派篆刻者,是被称爲邓之再传弟子的吴让之。吴让之写得一手好篆书,较之邓石如更加秀丽婀娜,且吴让之学识当在邓之上,所以秀丽中别有书卷气溢出。

吴让之于印章最膺服邓石如,曾说:“以汉碑入汉印,完白山人开之,所以独有千古。”(吴让之《赵撝叔印谱序》)由于他曾临摹过大量的秦、汉古印,加上又最能体悟邓石如“印从书出”的观点,所以他治印如写,运刀如笔。白文印常常横画略粗于竪画,富于笔意:细朱文印,则尽展其篆书的委婉流畅,并全出于自家篆书风彩、得心应手处,眞正达到了书印合一的境地。

白文印“廷飏私印”、“熙载白牋”,爲吴让之两方自用印。

用刀爽快利落,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啰嗦。二者全用汉印法,而后者则在用刀上将笔画起止处轻刻,形成篆书书法入锋出锋的趣味。

欣赏这两方小小的私印,竟然有如读碑的感觉,正反映了吴让之小中见大的本领。

“梅花东阁竹西亭”、“晏端书印”和“二金蝶堂”三印,则可称爲吴让之风格的代表作。这三方白文印“写”的意味似乎比邓石如更浓,但章法上却似乎没有什么惊人之处,除“二金蝶堂”一印中的“二”字,着意并拢两横,以空出朱地而造成疏密对比外,其余各印中的字都是稳妥的均布。其实这正是他治印的高妙处。

换言之,吴让之淡化了印章中“章法”的形式美,而突出了“写”的笔意美,因此风格愈现鲜明。同时吴让之的刀法也爲这种“写”味服务,观其刀法挺劲,灵动,以冲爲主,以切、披爲辅,线条富有弹性和韧力,所以更出色地增加了笔意之美。

吴让之的朱文印基本上不用汉印法,而效仿墓誌盖和汉碑额法,并吸收了宋、元朱文印的特长,形成自己特殊的细朱文面貌,对晚淸、民国各大家影响甚大。“岑仲陶父秘笈之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栖云山馆”、“晚学居士”四方朱文印,可窥其特色。这四方印在章法上随字形自然构成,其间上下、左右揖让照应,利用伸长的“触须”进行穿揷,并相互连结起来,使得全印紧凑而统一。在“岑仲陶父秘笈之印”和“栖云山馆”二印中,我们还能看到线条的起笔落笔处,夸张了装饰的成份,这种装饰的趣味,曾被赵之谦认爲是“巧”的表现。

赵之谦在《书扬州吴让之印稿》中曾批评说:“今让之所刻,一竪一画,必求展势,是厌拙之入而愿巧之出也”。当然我们也看到吴让之手下的巧,给人以婀娜多姿的美,而与一般作手故作搔首弄姿之态是完全不同的。

吴昌硕曾说:“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对他推崇备至。

因此后人学邓派者,大都取法于他,晚淸诸家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等早期都受到他的影响,直到近现代他的印作依旧生命不衰,影响甚爲广大。有《师愼轩印谱》、《吴让之印谱》传世。

上一篇:曾熙 下一篇: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