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江西教育出版社《简明中国古典文学辞典》第136页(620字)

我国第一部歌总集。原称《诗》、《诗三百》,汉代称之为“经”,这就是《诗经》名称的由来。总集编成约在春秋中叶,反映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现实。全书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分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产生的地点大部分是在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收集这些诗的目的主要是供统治者“观民风,知得失”,但客观上为我们提供了周代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的广阔的历史画面。其中有劳动人民对贵族统治集团的揭露和谴责,有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愿望和追求,有周民族由兴起到没落的历史记述以及民情风俗的描绘等等。“国风”部分因大多是民间诗歌,价值最大;“雅”、“颂”部分较多歌功颂德的成分,但也有暴露现实的作品。诗篇以四言体为主,杂以一二三五六言,多至七八言者。经常出现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表现形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丰富多采,朴素优美,音节和谐、色彩鲜明。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于魏晋后相继失传,惟“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历来注、疏、传、笺者甚多。但大都囿于儒家传统偏见,在不同程度上歪曲了诗的本来意义,近人对此多有匡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给我国二千多年的文学优良传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它是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影响极为深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