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20页(723字)
【生卒】:前551—前479
【介绍】:
孔丘
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者。字仲尼,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因遭家难,迁居鲁国。父叔梁纥早死。少贫,做过乘田(看管牛羊)和委吏(主管会计)。在母教影响下,潜心学习,曾问礼于老聃。中年后,开始授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中都宰擢任司寇,参与国政。终因政见不合,愤而去鲁,历游齐、卫、宋、陈、蔡、楚等国。晚年返鲁,继续讲学洙泗,及门弟子达三千人,其中“受业身通者”七十二人。他反对苛政滥刑,主张“为政以德”,做到“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对“犯上作乱”的则必须“纠之以猛”。在做人修养上,注重发扬“仁”的品德,讲求“忠恕之道”,加强伦理道德观念,实现“正名”、“复礼”的要求;在世界观上,认为人受天命制约,“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但对鬼神又“敬而远之”,抱存疑态度,强调人重于鬼,生贵于死。他首创私人办学,公开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一定的社会范围,明确地主张行在文先,教学相长,诱导启发,因材施教,重视发挥受教者的主动精神。在学习态度上,提倡“多闻阙疑”,“知之为知之”,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抱主观成见。他鄙视“学稼”、“学圃”,规定学习内容主要为诗、书、礼、乐。并为整理文献资料积极献身,取得重要成果,对后世影响极大。所撰鲁史《春秋》,也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着作。他死后,“儒分为八”,各树一帜,当时号为“显学”。他的生平言行散见于先秦古籍(如《左传》、《国语》和诸子着述)中。现存《论语》二十篇记孔门师徒问答实况,为研究早期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