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巴西货币政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58页(803字)

巴西货币当局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巴西货币政策深受政府的发展计划和经济决策的影响,主要目标是发展经济。其货币政策特点:一边是扩张货币与信贷以适应经济发展,一边是反通货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超出实际物力、财力搞大工程建设,同时,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大量增加对公、私企业的贷款,因而通货膨胀十分严重,196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90.5%。为此,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通货膨胀。其中最重要的有三项:①运用公开市场这一信用工具。1967年,开始利用公开市场进行国库券的买卖来调节信用,使巴西货币政策具有了很大的灵活性,货币流通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②实行货币纠正法。根据一定的指数对几乎所有的金融债券进行货币纠正,补偿企业和个人由于通货膨胀而受到的损失,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调动国民储蓄的积极性。因为银行的存户不仅可以按规定得到预期的利息,而且还定期在自己的账目上得到一个与当时通货膨胀率相应的货币纠正额。巴西是使用货币纠正法最为广泛、颇有成效的国家。③实施“真实计划”。1994年7月巴西开始引入旨在稳定经济的“真实计划”,该“计划”比以前的货币改革还要成功。成功因素有三:一是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对付通货膨胀惯性的措施(取消指数化的做法,引进与汇率挂钩的记账单位),避免了重新回到物价和工资管制的老路。二是坚持预算平衡,对实行“真实计划”是一个有效的支持。三是高利率吸引了资本流入,导致外汇储备大增。同时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汇率灵活性。从1995年初起,巴西货币贬值幅度基本上被控制在与通货膨胀相适应的范围内。

巴西通常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项:①存款准备率。②再贴现率。③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在巴西虽然起步晚,但很有成效,对降低通货膨胀起了很大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