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货币发行准备金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0页(517字)

亦称“兑换准备金”。发行银行为保证银行券的及时兑现而提取的准备金。分为现金准备和保证准备。现金准备由金、银、外汇等构成;保证准备由政府的有价证券和信誉极高的商业票据等构成。发行准备金是一种银行券保证制度。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限制银行券的发行不超过一定的范围;二是通过兑付银行券,保证银行券不会对黄金贬值。发行准备金制度在中央银行未产生前,就已经存在。那时,发行准备金分散由各发行银行券的银行保存。在中央银行诞生后,则集中在中央银行。这时,发行准备金成为中央银行调节银行券发行数量的一大手段。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实行部分准备金,部分信用保证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发行准备金制度发生了变动,许多国家把外汇也作为准备的一部分。这种制度存在着根本性的缺点:货币流通的稳定都是以某种方式依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数量,而这种准备的锐减就会威胁整个货币制度的稳定,甚至会引起货币流通的紊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准备金制度的缺点终于导致金本位制的垮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黄金供求矛盾尖锐化,最终宣告了黄金作为发行保证的完全失败。从此,信用发行成为发行准备的最基本特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