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中国近代纸币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525页(579字)

近代中国发行和流通的纸币。首先是清咸丰年间发行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而以发行过度而告失败。与此同时,19世纪50年代初,外国资本银行发行的钞票已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到了将近19世纪末,才有中国自己银行发行的钞票问世。由户部银行改称的大清银行发行的钞票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分别属于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其他有发行权的商业银行的钞票结合信用活动也同时大量流通。清代的官银钱号、民国时期的省银行则各自在本区域内滥肆发行。不论是哪一种银行发行的钞票,在1935年前都必须承担兑现的责任。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定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又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国家纸币即法币。这时起,已属于不兑现的纸币。1942年7月又集中于只有中央银行一家发行,更显示其垄断性。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占领区又有军票和伪政权银行发行的纸币。法币恶性膨胀剧烈发展的结果,于1948年8月崩溃,改发金圆券,以300万元法币合1元金圆券的比价收兑。这一中国近代最后一种国家纸币——金圆券比法币膨胀更快,也就崩溃更快。国民政府中枢机构逃迁到广州后,于1949年7月公布“银圆券发行办法”发行银圆券,名曰可兑现实际无法兑现,遭到人民的抵制和拒用。对此种“银圆券”,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即宣布不予收兑。

上一篇:宽永通宝 下一篇:户部官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