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熊彼特非常信用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62页(959字)

彼特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1934年英文版)一书中提出的以“创新”为核心,以“非常信用”为契机的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认为,社会经济运动分为经济循环和经济发展两种形式。所谓经济循环,就是经济年复一年地在同一轨道内流转,虽然在运动中有变化,但却是一种连续的和量上的变化;所谓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循环轨道的自发和不连续的变更,是对经济均衡的扰乱,并永远改变和移动了既存的均衡状态。相应地,经济理论被划分为静态经济理论和动态经济理论。熊彼特进一步指出,流转轨道的变更和均衡的重建,总是从生产领域发端的,并且是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来实现的,经济发展只能来自于经济内部的变化。

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循环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在循环流转中,并不存在企业家所需要的闲置的存货,因为此时生产要素均已被充分利用,因此,企业家要实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就必须把生产要素从原来的用途中抽出,就必须要求企业家拥有一定的购买力。企业家的新购买力既不能通过出卖前一时期生产的产品来获得,也不能指望从社会储蓄中获得,而只能来自银行信用,但也不是所有的银行信用都能成为企业家所需资金的来源,因为银行信用有正常信用和非常信用之分。正常信用是指生产者在生产并出售产品后,通过商业票据贴现而获得的银行信用,这种正常信用是在商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非常信用则是指纯粹地由流通工具创造的,是并不以现实的商品流通为基础而获得的银行信用。熊彼特认为正常信用的作用在于保证生产的正常循环流转,非常信用为企业家重新组织生产提供了一定的购买力。企业家获得非常信用的渠道有两种形式:①企业家可能以某种资产作为银行信用的担保而取得非常信用,但这不是典型的非常信用的本质。②企业家可以先借入购买力,并以此购得商品,然后将所购商品作为抵押,以取得银行的非常信用。因此,熊彼特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家是典型的债务人。”熊彼特认为,银行非常信用的供给和新组合的成群出现,促进了经济繁荣,扰乱了现存的经济均衡状态。随着繁荣的发展,萧条必将来临,这样,通过这种清算过程,经济将在新的轨道上复归于均衡状态,以此完成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