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钱实楮虚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738页(765字)

中国宋代人杨冠卿(公元1139年~?年)对纸币与铜钱关系的认识。对人们贵重铜钱、轻贱纸币的原因,他分析说:“人皆日蜀之铁(铁钱)与此之铜(铜钱)一也,而不知二也。愚闻之蜀之父老曰:铁之为质易于腐坏,不可以久藏如铜比也。是则铜者人之所贵,铁者人之所贱,故蜀之铁(铁钱)与楮(纸币)并行而无弊。今之铜(铜钱)所以日乏者正以富家巨贾利于所藏而不肯轻用耳。其意若曰:楮虚也,其弊又不可言也;钱实也,藏而无弊也。况夫上所出之楮日至而无穷,民之输于上则惟铜币之为贵,吾何若以吾之实(铜钱)而易彼之虚(纸币)哉!故钱日乏而楮日轻,州郡之间执虚券(行在会子)相授殆有终日而不见百钱者,则又何怪其不弊耶?”(《客亭类稿》卷九)杨冠卿认为,铜与铁自然属性不同,铁易锈蚀,作为货币不具有良好的贮藏手段职能,所以为人所轻贱,这样,铁钱与纸币在蜀并行流通就不易出现纸币驱逐铁钱的弊害;铜钱藏而难损,人们乐于宝藏而不愿轻易使用,而流通中的纸币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兑折”、“售而不乐取”等弊病,人们当然更加看重铜钱、看轻纸币了。

杨冠卿虽然提出了钱实楮虚论,但他很推崇蜀之交子。他认为南宋在东南地区流通的纸币虽然出现了膨胀弊害,但其弊可以救治:“夫欲使民之视铜如楮,视楮如铜,此其原不在于下而在于上。今为之法日:吾之楮与铜初无轻重也,将以相权而行也。自今日以往,凡远近之输于公者,钱楮各半,否则不纳也。如是,则非特近者重之,而远者亦重之。远者重则近者有所泄,楮之价平必无减折之患,而铜之重亦变而为轻,楮虽不支于官,其价自与官等矣。轻重之权岂不在我哉!”(同前书)杨冠卿主张通过政府财政回笼方式,采取“钱楮各半”的输纳办法收回流通中过多的纸币,以平复纸币的购买力。

上一篇:楮多钱少论 下一篇:中华金融辞库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