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787页(248字)
又称六合塔。
在今浙江杭州钱塘江北岸龙山月轮峰。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王钱弘俶建。因其地原有六和寺(一称六合寺),故名。宣和三年(1121)毁于兵火。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重修,为仿木结构砖塔。现存塔身即南宋遗物,塔刹系元代遗物,外部木构檐廊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重建。
塔身八面七层,外观木檐十三层,高59.89米,长方砖筑砌。塔内须弥座有花卉、飞禽走兽、飞仙、嫔伽、乐伎等雕像,塔檐挂有铁马,闻风起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