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
书籍:中华古文明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847页(484字)
藏族在公元七至九世纪建立的政权。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代汉文史籍。“蕃”为古代藏族自称。
据敦煌古藏文资料记载,六世纪时雅隆部(今西藏山南地区)兴起,由部落联盟发展为奴隶制政权。
633年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古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等部,定都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制定法律及职官、军事制度,统一度量衡,创制藏文,扶植佛教发展。与唐朝交往,并积极引入和汲取汉族文化及工艺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
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与赞普松赞干布、墀德祖赞联姻和好,加强了西藏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双方会盟共八次,823年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在拉萨大昭寺前保存完好。
670年吐蕃军攻占安西四镇,东西通商要道为之阻隔,形成对唐西北地区的威胁。
安史之乱后又一度攻下长安,墀松德赞(755-797在位)时势力最盛,疆域西到勃律、大食,东到川陇、南诏。九世纪初墀德松赞、墀祖德赞两代赞普竭力“兴佛抑苯”(苯教),遭到部分贵族权臣反对,藏王达玛厉行“禁佛崇苯”政策,842年被刺杀,吐蕃王朝瓦解。共传九主,二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