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57页(474字)

官名。

战国时魏设主书,齐设掌书。主、掌,皆“尚”之意。掌宫中文书。

秦朝改称尚书为少府属官,掌禁中上传章奏,下宣诏命,初为卑职,秩禄六百石。

汉武帝时,以宦官充任之,称中尚书,简称中书;成帝时设五尚书: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掌常侍曹、二千石曹、民曹、客曹,后又设三公曹尚书。东汉始设尚书台,为国家中枢机关,分为六曹,置尚书令、仆射,诸曹尚书,尚书丞、郎、令史等职。此后,尚书(统称台官)权威日重,得以拆阅、裁决、下达章奏,以及选举、任用、诛赏官吏。自三国魏始,尚书组织遂与少府中分离,自成系统,且分曹更趋繁密,有至三十余曹者。

中书省亦成全国政务中枢,尚书之权稍移。隋、唐时并设尚书、中书(亦称内史、内书等)、门下三省为中枢机关。尚书省乃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国家行政事务,职权又重。宋初,尚书令、尚书仆射以下各官,仅为寄禄官,并无实职。

元丰改制后,乃以尚书省掌全国政务。元初,桑哥以尚书擅权,被劾处死,尚书各官遂隶属中书省。明太祖时,废中书省,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清代亦如之,又增设理藩院尚书。

上一篇:着作郎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