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180页(300字)

古部落名。

蒙古族的一支。元时,称斡亦剌、外剌。分布于今叶尼塞河上游,为*“林木中百姓”一部分。成吉思汗二年(1207),归附蒙古。

元末,南迁至匝盆河流域和准噶尔盆地。从事游牧狩猎,兼营农业。

明时,改称瓦剌,势力强盛。永乐七年(1409),首领哈木等被明封为顺宁王等。

正统时,首领也先统一各部,自称大元田盛可汗,曾俘获英宗。

景泰五年(1454),也先死,部众复分裂。

清初,又称卫拉特,分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和硕特、准噶尔四部。康熙时,准噶尔部势强,兼并各部,攻掠喀尔喀蒙古,深入漠南,威胁青海、西藏。

乾隆二十二年(1757),始被平定,改编为清盟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