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
书籍:中华古文明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296页(429字)
又称“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
拳种名。明姬隆丰(又作姬龙凤)所创。
清初在山西、济南、河北一带流传。至近代被介绍至日本等国。
一说该拳种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外形和内意高度统一:一说该拳术象形思意,取法为拳,表现了许多动物的特长,如虎的勇猛、猴的灵敏等,故名。以五行拳(劈、蹦、钻、炮、横)和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鼍、骀、鹰、熊)为基本拳法,其桩法以三律式为基础。其他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捶、八式拳、四把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对练套路有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
器械以刀、枪、剑、棍为主,多以三合、六合、连环、三才等命名。练拳时要求达到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其技击理论称为“六方之妙”,即工(巧妙)、顺(自然)、勇(果断)、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敌难于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