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古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43页(389字)

亦称烧色。

一种仿造古玉器、铜器的技术。其起源可溯至宋代,随仿古文玩的兴起而逐步完善,以人工方法创造古文物特有的古色古香的韵味。

玉器烧古是以熏烤、煮、泡等方法,作出人工沁(沁是殉于墓内的玉器,受到浸蚀而出现的色变或质变的现象)。如用虹光草汁淹泡仿古玉便呈现血红假沁,称为“提油”;用孩儿茶煮仿古玉呈褐色伪沁,用锯末熏烤呈褐黄色人工沁。铜器烧古,在明代因受宣德炉影响而兴盛。鉴赏家认为古铜器以褐色为上,水银沁或墨漆骨沁为次,青绿绣者又次。故宣德炉亦重褐色和蜡茶色。后世以水银浸擦入骨,经熏烧洗涤而成。

明代山东、陕西、河南、南京等地盛行烧古,以泥矾浸地,再以硇砂、胆矾、寒水石、硼砂、金丝矾等粉末以青蓝水溶化为液,蘸刷于器,经炭火烧烤数次即成。

清代铜器烧古以西绿、胆矾、硇砂为原料,涂于铜器之上,以温水灼烤而成,以苏州产的最为着名。

上一篇:匏器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