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48页(205字)
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
止,梵文amatha(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止寂、禅定,即止息妄念,专心一境。观,梵文Vipayaa(毗婆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的智慧。
禅定与智慧合称即“止观”。南北朝时,北方禅学重“止”(禅定),南方般若学重“观”(义理)。
隋唐时,天台宗主张“止观双修”,视为最高修行原则。后禅宗又阐发“止观”为定慧学说,引向内心反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