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50页(426字)

中国的传统宗教。

渊源于古代巫术和神仙方术。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倡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

民间影响甚广,并为农民起义所利用。东晋时,葛洪撰《抱朴子》,整理并阐述战国以来方术理论,使道教思想更为丰富。北朝时,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假托老君授予天师位,“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制订乐章诵戒仪范,称北天师道。南朝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广集道经,编订《三洞经书目录》,撰斋戒仪范,使道教理论和仪式愈为完备,是为南天师道。

隋、唐、宋、元道教大盛。各派渐合流,并入正一道。后全真派兴起,盛极一时,道教从此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派。至明清遂衰微。基本信仰和教义为“道”,认为万物都为“道”所化生。修炼方法有服饵、导引、内丹、外丹、符箓、房中、辟谷等。

最高尊神是由“道”人格化的三清。宗教仪式有斋醮、祈祷、诵经、礼忏等。其学说对哲学、文学、艺术、化学、医学、医药学等都有影响。经籍论着多编入《道藏》。

上一篇:住持 下一篇:道教名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