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62页(318字)

七夕节日亦称“乞巧节”、“少女节”、“女节”,台湾等地称“情人节”。

时间为农历七月初七夜,源于郎织女天河相会的神话故事。汉时,民间遂于此日设酒脯时果祈请牛郎织女,待两星相会,守夜者皆拜星神以乞心愿实现。

至晋时,于乞愿外,又有乞富、乞寿、乞子之俗。

南朝时,妇女于此夕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有蜘蛛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称“乞巧”。

唐时又有于七夕用蜡作成叫做化生的婴儿像,浮水中为戏,以祝妇人生子。至宋,京城除传统的穿针乞巧外,还设有乞巧市,卖乞巧物等。

部分地区以此日为“少女节”,年轻姑娘举行“慕仙盛会”。广州一带则家家陈列瓜果及各色香花、化妆用品,少女盛装,在月下祭拜七姐。

上一篇:龙抬头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