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酸碱平衡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18页(4688字)

一、酸碱平衡概述

化学上规定凡是在溶液中能释放出H+的物质即是酸,例如H2CO3、HCl、H2SO4等。用正常人动脉血中H+浓度的负对数即pH值来表示其酸碱度,当溶液中H+浓度提高时,pH值下降,提示H+浓度的负对数降低,因此血液偏酸性;当H+浓度下降时,pH值升高,则血液偏碱性。

正常人体液中维持着比较恒定的酸碱度,其pH值保持在7.35~7.45之间,平均约7.4,略偏碱性,此即体液的酸碱平衡。体内的酸性和碱性物质主要来自于机体代谢,其次也有一部分来自食物、饮料和药物。

1.酸性物质 机体内的糖、蛋白质和脂肪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挥发性酸(如碳酸),一类为非挥发性酸。后者又可分为继续代谢的非挥发性酸(如乳酸、丙酮酸等)和不可继续代谢的非挥发性酸(如磷酸和硫酸等)。另外,服用的药物,如氯化铵在体内亦可产生酸。所以,机体每天必须排出较多的酸性物质,以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2.碱性物质 机体代谢产生的碱性物质较少,主要是来自食物,特别是蔬菜、瓜果所含的有机酸盐,如乳酸钠(或乳酸钾)、柠檬酸钠(或柠檬酸钾)等。这些盐类的有机酸根在体内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剩余的钠、钾等阳离子则与血中碳酸氢根离子(HCO3相结合,使血中碳酸氢钠(NaHCO3)或碳酸氢钾(KHCO3)含量增高,所以体液趋于碱性。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机体血液的pH值能够保持在比较恒定的范围内,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主要是依靠下面4个方面的调节来维持酸碱平衡。

(一)缓冲系统的调节

1.碳酸氢盐-碳酸系统 是由碳酸氢钠(NaHCO3)与碳酸(H2CO3)所组成,是血液中最主要的一个缓冲系统,承担着机体缓冲能力的50%~55%。在血浆中,HCO3-与Na+的结合量平均约27mmol/L。溶于血浆中的H2CO3约1.35mmol/L。这两种物质浓度的正常比是20∶1,即NaHCO3/H2CO3=27/1.35=20∶1。当体内H+增加(即酸度增加)时,则 NaHCO3与之结合,放出 CO2,由肺排出,使酸得到缓冲;当体内碱增多时,则 H2CO3与之中和,形成NaHCO3,由肾脏排出,使碱得到缓冲,因此体液的pH值得以维持在正常范围。

2.磷酸盐缓冲系统 由弱碱磷酸氢二钠(Na2HPO4)与弱酸磷酸二氢钠(NaH2PO4)所组成。Na2HPO4遇到强酸如 HCl时,生成NaH2PO4和1分子NaCl;而NaH2PO4遇到强碱时,即生成Na2HPO4和水,均起到缓冲作用。此缓冲系统的作用部位主要在细胞内,在细胞外液中作用较小。有报道称此缓冲系统可增加细胞外液中NaHCO3的作用。磷酸盐缓冲系统遇过多的 H+时,肾小管细胞中的Na2HPO4和H+结合,生成磷酸二氢钠,置换出Na+被重吸收并与HCO3-结合形成NaHCO3,而原来的H+以NaH2PO4的形式排泄在尿中。

3.还原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系统 由还原血红蛋白(弱碱)与氧合血红蛋白(弱酸)组成,此缓冲系统的作用占体液缓冲系统能力的20%。当组织中的CO2进入静脉血中时,由 CO2形成的碳酸浓度比动脉血高,血液的pH 值可稍下降0.02~0.03,但仍保持在正常范围。这是因为红细胞中的氧合血红蛋白有接收某些阴离子的功能,这些阴离子即静脉血中的过多的HCO3-,机体代谢产生的CO2约92%是由血红蛋白系统携带或缓冲的。

4.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是由碱性蛋白钠(Na+Protein-)与酸蛋白(H+Protein-)组成的一个缓冲系统。体液中蛋白质有两种存在形式,一为酸形式,一为碱形式,蛋白质在体内所起的生理性调节氢离子浓度的作用是通过运输 CO2和水来完成的。机体的分解代谢产生大量的CO2和水。当它们与血浆蛋白缓冲系统相遇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 NaHCO3和酸蛋白,所产生的酸蛋白比 H2CO3的解离度还差,所以起到了缓冲作用。但此缓冲系统的作用较小,只有其他缓冲系统全部动用后,本系统的缓冲作用才有所增加。

(二)肺的调节

CO2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产物之一。正常情况下每日产生的 CO2约为20000mmol(800~900g),绝大多数由肺脏排出,以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所以,呼吸功能调节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肺主要是通过 CO2排出或保留来调节血液中H2CO3的浓度,以维持 NaHCO3/H2CO3的正常比例关系。肺排出CO2的过程,直接受延髓呼吸中枢的调节;而呼吸中枢的兴奋和抑制,又随血液中的CO2分压或H2CO3浓度的增减而改变。当血液中CO2分压增加,或H2CO3浓度升高而使 pH值降低时,呼吸中枢随即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使肺换气的速率增加,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因而,促进肺组织呼出更多的 CO2,使血液中的H2CO3浓度下降,pH 值回升。相反,血液中 CO2分压降低或H2CO3浓度下降时,会导致呼吸中枢抑制,使肺换气速度降低,呼吸运动变浅变慢。结果是CO2的排出减少,血液中H2CO3的浓度回升,使pH值下降恢复到正常波动范围内。在呼吸性调节的原理中,呼吸的深度比速率更为重要。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变化,而且必须注意观察呼吸的深浅,如果肺排出 CO2发生障碍,以致血中 H2CO3浓度异常增加时,就会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反之,如肺排出 CO2过多时,则会造成呼吸性碱中毒。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把分解代谢所产生的CO2(包括体液缓冲系统所携带的)呼出体外;其二是在发生酸碱平衡紊乱时,通过呼出 CO2的增多或减少,使NaHCO3与H2CO3的比例接近于正常范围,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代偿。肺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是很重要的。

(三)肾脏的调节

肾脏的作用之一是排出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主要是硫酸、磷酸、酮体、乳酸、丙酮酸和乙酰乙酸等)及过多的碳酸氢钠以维持血中碳酸氢钠的正常含量,维持着 NaHCO3/H2CO3=20∶1的正常比例,调节着酸碱平衡。肾脏每天排出酸50~75mmol,当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时,上述酸类即以每天75mmol量的速度在体内蓄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来完成。

1.碳酸氢钠的重吸收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 NaHCO3经肾小球滤出,在肾小管被重吸收。NaHCO3的重吸收是通过 Na+与H+的交换而进行的,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内,自血液弥散进入的CO2经碳酸酐酶的作用与 H2O结合成 H2CO3,而后 H2CO3又解离成H+和HCO3-,肾小管细胞内的H+与肾小管腔内的Na+进行交换,Na+与HCO3-结合形成NaHCO3,返回血浆。H+与肾小管腔内的HCO3-结合成H2CO3,之后分解成H2O和CO2,CO2扩散回肾小管细胞被再利用。

2.磷酸盐系统中缓冲盐的酸化作用 肾小管腔尿中的磷酸盐系统的Na+与肾小管细胞产生的H+交换,使肾小管腔尿中的磷酸氢二钠(碱性)变成磷酸二氢钠(酸性),故尿呈酸性。其机理为:血浆中的CO2进入肾小管细胞与细胞内的水结合,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生成H2CO3,进而解离成H+和HCO3-,H+透过肾小管的细胞膜进入到肾小管腔尿中与碱性磷酸盐(Na2HPO4)解离后的Na+进行交换,碱性磷酸盐变成了酸性磷酸盐(NaH2PO4),使尿酸化,随尿排出体外。Na+进入细胞内与 HCO3-结合形成 NaHCO3进入血浆。

3.氯化铵的排泄与氢钠交换 在肾小管细胞中,由于谷氨酸酶的作用,使细胞中的谷氨酸氧化分解而形成氨(NH3)。NH3通过细胞膜进入肾小管腔尿中,与盐酸(HCl)结合,形成氯化铵(NH4Cl),而后者由尿中排出。肾脏通过这个机理来排出强酸基,起了调节血液酸碱度的作用。NH4+的排泄率与尿中H+浓度成正比。NH3与酸基结合成酸性的铵盐时,滤液中的 Na+、K+等离子则被代替,吸收回肾小管细胞内和 HCO3-相结合成 NaHCO3、KHCO3等返回血液中,每排泄一个NH3,就带走滤液中的一个H+,这样就可以促使肾小管细胞排泄H+,也就增加了Na+、K+等的回吸收。

4.离子交换和排泄 肾脏远曲小管同时排泄H+和K+,K+和H+交换,如K+排泄增加,H+的排泄就减少,反之如K+排泄减少,H+排泄就增加。肾脏通过这一交换机理来参与保持体液酸碱平衡的稳定。

(四)细胞的缓冲作用(离子交换调节系统)

健康人的细胞缓冲能力比单独血浆缓冲能力高6倍,表明细胞具有强大的缓冲酸碱的作用。细胞的缓冲作用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进行的,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

1.氯离子(Cl-)与碳酸氢根离子(HCO3-)交换 在红细胞中,当O2与CO2交换时,即发生Cl-与HCO3-的交换。对CO2增加的反应是阴离子的重新分布。当HCO3-3为了恢复离子平衡进入血浆时,Cl-即进入红细胞内。反之,当HCO3-进入红细胞的量增多时(体内的酸性物质增加时),Cl-即被置换而排出。

2.氢、钠与钾之间的交换 实验证明,血浆pH值升高时(即趋于碱中毒),细胞中的H+即外出与Na+进行交换,从而阻止细胞外液的pH值过度升高;相反,当血浆pH值下降时(即趋于酸中毒),约有50%的H+进入细胞内与K+、Na+进行交换,细胞中钾外出导致血钾升高,此为酸中毒时血钾增高的机理。血钾浓度的变化,亦能影响血液的pH 值,如原发性血钾升高时,K+即进入细胞内,同时 H+、K+、Na+由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当血钾降低时,细胞内K+转移到细胞外,Na+、H+即进入细胞内。

总之,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以体液缓冲系统的反应最迅速,几乎立即起反应,将强酸、强碱迅速转变为弱酸、弱碱,但只能起短暂的调节作用。肺的调节略缓慢,其反应约较体液缓冲系统慢10~30min,离子交换更慢些,于2~4h始起作用。肾脏的调节开始最迟,往往需5~6h以后,可是最持久(可达数天),作用亦最强。肺的调节作用亦能维持较长时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