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垣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91页(296字)

古代围绕城市的城墙。

其广义包括城门、城楼、角楼、面和瓮城等。最早的城墙遗址发现于河南淮阳平粮台和登封王城岗,属山文化。

以后直至清末,各地城市绝大多数都建有城墙。城门和城墙转角处的墙体加厚,称为城台和角台,其上的建筑称城楼和角楼。马面是城外附城而筑的墩台,每隔约六十步筑一座,战时便于夹击攻城之敌。间有在城门外三面包筑小城,以加强城门处的防卫,称为瓮城。

城墙多为土筑,仅在城台、城角表面包砖,宋元以后应用火炮,遂在城垣外表包砖。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守备图所画箭道城,已表现了城楼、角楼和马面。现存较完整的有西安和南京城垣,均建于明初。

上一篇: 下一篇: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