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交通大辞典

IP/ATM融合

书籍:交通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交通运输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交通大辞典》第1045页(906字)

在ATM网上承载IP业务的解决方案,或ATM上支持IP协议的技术。

依据ATM协议层与IP层的关系,将这些方案划分成两大类:叠加模型与集成模型。前者将IP层叠加在ATM层上;后者将IP层与ATM层集成,两种模型的差别表现在ATM网上发送IP包的方式不同。

①叠加模型,不更改ATM网络的协议模块,而将IP等协议的功能层次叠加在ATM之上。IP和ATM网络仍然保持其标准的地址分配策略和信令协议,两层之间具有特定的映射关系。因此,在这类模型里,ATM网络实体既需要有自己独立的ATM网络地址,也需要有对应的IP网络地址。ATM地址用于识别ATM端、ATM信令,虚连接(virtual connection)用于传送高层的IP分组,而IP地址用于识别叠加在ATM网络实体上的IP逻辑实体。

ATM网络作为整个体系的数据链路层存在。在这种模型里,一个实体的ATM地址和IP地址在逻辑上没有任何联系。

因此,所有在ATM网络上工作的协议必须需要某种地址解析协议,将IP地址映射到ATM地址,使用ATM路由协议为IP包选择路由。

②集成模型,将ATM单元实体与ATM网络的地址分配策略和路由选择协议分离。在网络互联中,ATM网络实体采用与IP协议完全相同的协议体系和地址分配策略,ATM端点只需用IP地址标识,在ATM网中使用现有网络层路由协议(如IGRP、OSPF等)为IP包选择路由,建立连接时则使用非标准的ATM信令协议。由此方法所构成的互联网络实质上是一个无连接网络。

这种模型出于它将ATM网络作为传输网络使用,用VPI/VCI上的信元传送代替传统的分组传送,因此被称为传递(transit)模型,在某些文献里也被称为集成模型(integrated model)。传递模型和叠加模型各有其优缺点。叠加模型体系结构显得比较复杂,功能单元有所重复,效率不够高,然而它既可以支持高层的TCP/IP协议,也保证了ATM网络的正常工作;而传递模型则完全摒弃了ATM的功能模块,一方面ATM面向连接,支持不同服务质量的特点无法得到利用,模型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将分组传送变更为信元传递。

上一篇:桥面净空 下一篇:交通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