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历史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2页(1082字)
指人类本性是随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存在先天就有的、永恒不变的人类本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所以,人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地进行着的,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本性、人的本质就不可能凝固不变,而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批评蒲鲁东把历史不是看成是人类的历史,而是观念的历史,把人看作是观念或永恒理性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使用的工具。马克思还批评十八世纪那些编造鲁滨逊一类故事的预言家们把人看作是“在过去就已存在的理想;在他们看来,这种个人不是历史的结果,而是历史的起点。因为按照他们关于人性的观念,这种合乎自然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造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21页)。马克思强调指出,人,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和结果,所以,永恒不变的人性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的生产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一定的生活方式。这就是马克思指出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4页)。所以,“不管是人们的‘内在本性’,或者是人们的对这种本性的‘意识’,即他们的‘理性’,向来都是历史的产物”(同上,第567页)。
马克思认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74页)。他批评资产阶级之所以不了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是一种历史的和暂时的形式,是由于在他们看来,作为资产者的人是一切社会的唯一基础,是由于他们不能想像有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那里这种人不再是资产者。这也就是不了解人的历史性。
也正是根据于人具有历史性这一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指出,无产阶级在革命活动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已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建立社会的新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