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解放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60页(622字)

主张摆脱对人的个性发展所受的束缚的理论。

个性解放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产生于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斗争。资产阶级要发展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的前提是商品生产者必须是具有独立人格和交换中依照自己的意志作出决定的个人。不打破封建性人身依附,使广大劳动者(农奴)获得独立人格,就不可能有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此外宗教神学是维护封建主义的主要意识形态。

资产阶级要借助自然科学发展大工业,也必须反对宗教神学,特别是它的束缚人的个性的禁欲主义。由此可见,个性解放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解放的口号。

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一方面确实使广大愚钝的封建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了他们的人格;另一方面它又给人的个性带来新的桎梏:商品货币关系对人的个性的束缚。商品的价值和作为一般价值形态的货币,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在货币面前,一切个性、特殊性都不复存在。

货币具有购买一切东西的特性,被当成万能之物。

货币拜物教的统治意味着对个性的否定和扭曲。在商品货币关系下,个人的生活条件受偶然性(价值规律的盲目力量)支配,不是一个有个性的人。

尤其是终生束缚在一定的操作和一定的工具上,成为机器体系一个附件的工人,事实上成为无个性的客体,而机器体系反而变成生产过程的主体。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66页)。真正解放了人的个性的社会只能是共产主义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