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消费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81页(2355字)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者关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

作为与消费相对应的生产,通常指物质资料生产,而实际应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统一。

物质生产指以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通过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精神生产指以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精神生产者,通过思维活动,创造系统的观念形态产品的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在当代,物质生产仍是基础,精神生产则是先导。

生产从连续不断的观点来看,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消费是人们满足需要而使用客体即价值对象的行为。

它既有社会形式方面即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又有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

根据消费的客体不同,可分为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是人们使用物质资料的活动,表现为客体的使用价值的耗损或丧失;精神消费是人们接受精神产品的活动,即理解、体会、欣赏、享受精神产品,精神消费中客体的使用价值(精神内容)不但不会消耗掉,而且会保存下来,不断扩展,甚至得到提高。消费物质产品,一般地讲,不受消费者思想状况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如豪华的汽车、家俱,有知识的人与无知识的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都能使用它;而精神产品往往要受消费者的思想状况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意识形态产品具有阶级性,它的消费要受消费者的阶级立场的限制,高深的科学理论与高雅的文学作品的消费要受消费者知识素养的限制。

根据消费的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中对死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它本身就包含在生产之中。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需要而使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消费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领域,它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总过程,使社会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是这个过程的起点,居于支配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是这个过程的终点,对生产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延缓或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与消费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抽象的意义讲,二者具有同一性,具体表现为:①直接同一性,即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

生产直接是消费,就是生产过程一方面是劳动力(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另一方面是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的消耗。消费直接是生产,指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资料的个人消费过程,亦即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有时精神生产者个人对精神产品的消费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

生产与消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生产为消费提供外在的对象,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消费又为生产提供想象的对象,使生产得以最后完成,同时(还为生产创造出新的更多的需要。克思指出:“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4页)。

③生产与消费互相创造对方。生产不仅创造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而且创造出消费者,如电视机的发明就创造出亿万个电视观众,《红楼梦》的写作就创造出众多的读者。消费不仅创造出生产的动力,而且使产品在消费中得到最后完成,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

消费还生产出生产者的素质,即通过消费的反作用,使生产者提高自己的能力。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具体来讲,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它的性质及其表现是不同的。①生产为了消费,消费是一切社会形态中生产的最终目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生产只是服从于使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目的,消费是建立在阶级对抗的基础上的,它表现为:奢侈消费资料是再生产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主体的资本家阶级的物质条件,必要消费资料是再生产出劳动力商品的物质条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精神生产及其消费表现为:生产意识形态满足资产阶级以思想的形式把它在物质关系上的统治地位表现出来的要求,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出谋划策,为资产阶级创造剩余价值,以及为满足资产阶级的精神消费服务;劳动者的精神消费需要的满足受到限制,并接受资产阶级在精神上的控制和奴役。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劳动者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成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消费不仅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生产全面发展的新人。②在任何社会的再生产中,生产与消费之间总是存在矛盾的,但是,由于社会关系质的区别,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性质及其表现形式全然不同。在资本主义下,生产扩大了,而劳动者的消费却相对缩小了。劳动者有限相对缩小的个人消费,与资本主义生产无限增长的趋势形成尖锐的矛盾,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经常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中暴露得最为明显。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消费随着生产的发展虽有提高,但相对于生产扩大的趋势来说,仍然是缩小的。无产阶级贫困化并未根本改变,这是一种“生产者没有什么可以消费是因为缺乏消费者这种荒廖的矛盾”(《马克思恩格期选集》第3卷第322页)。在社会主义社会,尽管生产与消费之间也有矛盾,如消费品供求总量不平衡、消费品结构与人们的需要脱节、产品库存积压等等,但它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根本不同。

它决不是由公有制本身引起的,而或者是经济体制的问题,或者是因为生产的发展偏离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或者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偏离了社会主义生产的客观规律。

社会主义生产与消费之间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自觉调节加以解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