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98页(1035字)

【生卒】:1856—1939

【介绍】:

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73年他进维也纳大学攻读医学,1881年取得医学学位。1882年起,他在维也纳综合医院工作了三年,1885年去巴黎,在着名的神经病学家夏尔科指导下学习了六个月。夏尔科认为,神经系统疾病产生的原因是无形的、看不见的心理创伤,而且某些病人的障碍都有其性的基础。他还证明,使用催眠术既可以诱发癔病的症状,也可以消除它的症状。

这些对弗洛伊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他进一步探索精神病的原因问题。1886年起,弗洛伊德挂牌行医,专治精神病。

在临床实践中,他发现病人被压抑的许多记忆与性的问题有关,于是得出结论:在任何精神病的产生中,性欲的阻碍和冲突都占有主导地位。在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上,他用“自由联想法”代替催眠术。

从此,弗洛伊德走上了创立以无意识学说为基础和核心的精神分析理论的道路,在心理学领域开创了一个新的学派,即精神分析学派。1900年至1920年间,弗洛伊德致力于阐述、发挥和宣传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写了八十篇论文和九本专着,其中最主要的有《关于性欲理论的三篇论文》、《图腾和禁忌》、《精神分析引论》。他进一步把精神分析理论推广至社会学、哲学的领域,用性本能冲动去解释人的一切活动领域,特别是人类的文明、科学创造、艺术审美活动以及道德和宗教的起源等问题。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政权视精神分析学说为大逆不道,对弗洛伊德进行迫害。

1938年,德国占领了奥地利,弗洛伊德不得不离开奥地利,流亡到英国。1939年9月23日,因癌症在英国伦敦病逝。

弗洛伊德因其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一直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赞同者称他为“心灵的哥伦布”、“心理世界的顿”;反对者把他看作是性生活的自由主义者,认为他主张性的放纵。

其实,弗洛伊德在婚姻爱情关系上是十分严肃的。他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虽然认为人是非理性的,其心理和行为是受性本能驱动的,但是指出这一点的目的,决不是要人成为一个淫乱放荡的人,而是要人通过目的抑制和升华作用使这种本能力量得到控制和指导。

无意识也确实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的。弗洛伊德第一次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他把无意识和性本能等同,贬低意识的作用,夸大无意识的作用,用人的生物本能解释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甚至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现象,则是错误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