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198页(2005字)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因其创始人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称弗洛伊德主义。

它最初只是一种探讨精神病原因和治疗方法的理论,后来不仅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而且它的理论原则被广泛运用到文学、艺术、道德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影响极为广泛的社会思潮。它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弗洛伊德主义的核心是无意识学说。

它认为,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不过是整个精神生活的局部,只代表整个人格的外表方面;隐藏在意识背后的无意识,才是决定人们精神过程的原始动机。所谓无意识,是不能被人们意识到的生物的遗传本能冲动,基本的是性本能冲动。

弗洛伊德所理解的“性”是广义的,不只是指生殖器官的性,还包括更广内容的生理机能,甚至包括所有可以用“爱”这个笼统字眼来形容的念头,那怕只是亲昵的或友善的冲动。性本能冲动的本源是一种肉体的、物质的力量,弗洛伊德称之为“里比多”(性力),并把它看作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根源和动力。

第二,在无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弗洛伊德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人格结构说”。本我(又称伊特议)代表人的原始情欲和原始本能,要求即时满足。它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从而是无道德的、非理性的力量。

自我代表人的认识和理性。它服从“现实原则”,靠目的抑制和升华作用把本我的盲目情欲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就其内容看是社会的理想和种种要求。

它要求自我服从它的绝对命令,用犯罪感和良心等指导自我,限制本我的原始本能和情欲。弗洛伊德指出,在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作用的精神结构中,“这自我,受伊特的驱使,受超我的约束,受现实的排斥,为掌握作用于它的三大力量的影响能协调一致的有益工作而大费力气。”在他看来,精神病的原因,就是人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受到过份的压制。

他的精神病治疗方法——“自由联想法”,就是让病人想到什么说什么,找到受压抑的愿望或感情,使它们表达出来,病状就会消失。

第三,弗洛伊德还用性本能理论说明人的性格及其类型。他的性格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一,认为性格不只是指一个人的某个单一行为的特征,而是指某一种有结构的性格系统,或者说性格类型;其二,把性格和性欲联系起来,认为人类的所有情欲都是植根于性欲的。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个体发展中,性欲的发展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人的性格也分为几种不同类型。这就是口唇阶段的人格、肛门阶段的人格、崇拜男性生殖器阶段的人格和生殖阶段的人格。

人的行动、情感和思想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性格的特征,而不只是对现实情况之理性反映结果。

第四,弗洛伊德还把他的理论用于分析社会生活。他说:“我们认为这些性的冲动,对人类心灵最高文化的、艺术的和社会的成就作出了最大的贡献。”也就是说,文明的进步是依靠性本能的升华作用取得的,甚至同性的冲动解释宗教、道德、艺术、科学等的起源问题。

但是,弗洛伊德又认为,文明的发展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因为文明愈发展,对性本能的压制更严重,将导致精神病的发展。他在晚年时,认为人有两种本能——性爱、生存本能和死亡、攻击本能。

整个人类历史就是这两种本能斗争的历史。战争的根源是一种“生物学因素”,即在人的本性中存在着攻击和破坏的本能。

因此,人类的命运就依赖于神圣的生本能是不是能够击败死亡本能。

弗洛伊德主义至今仍然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学说,它不仅成为当代心理学的一个最流行的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也是现代西方哲学许多流派的一个主要渊源。

它提出的问题:在人类精神生活中,除了意识外,是否还存在一个无意识领域;能不能把无意识归结为性本能冲动;能不能把无意识看作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核心和根本动力;能不能用性本能解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等等,现在也是哲学、心理学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它包含的内容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关于精神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又有关于心理学的,还有关于社会历史观的。因此,对待弗洛伊德主义,采取回避和简单批判的态度都是不正确的,只能以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研究、分析和评价它。

弗洛伊德以无意识理论为核心建立的精神分析学说,打破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填补了心理学的空白,具有积极的内容和一定的理论价值。但是,它的泛性主义——“坚持性欲乃一切人类成就之泉源,以及性欲观念的扩展”,从根本上说是不科学。从历史观上看,它把社会生活心理化,把人的心理生物化,把人本质上看作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是一种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历史观,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根本对立的。

上一篇:弗洛姆 下一篇:弗洛伊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