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
书籍:社会历史观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23页(651字)
【生卒】:1901—1978
【介绍】:
美国人类学家。
生于美国费城,1923年毕业于纽约的巴尔那德学院,获得英语与哲学的双学士学位。192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结识了近代人类学的一代宗师费朗北·博阿兹和他的女助手露丝·本民迪克特,在他们的指导下,米德完成了心理学专业的硕士论文,并且也成为博阿兹的助手。1925年她孤身深入南太平洋上的波利民西亚群岛,研究萨摩亚人的青春期问题。
1928年发表了她研究人类学的第一部着作《萨摩亚人青春期的到来: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
这部着作的针对性在于,当时美国社会心理学界一般认为由于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青年时代必然是一段感情激动、情绪紧张的时期,米德在对萨摩亚青少年的观察中则发现,他们并未显出如此征象,由于她认为西方人关于青春期的信息可能并不具有普通性,是值得怀疑的。在1929年对新几内亚三个原始部落进行研究基础上,米德写成了《三个原始部落的性与气质》(1935)一书,被公认为是由人类学家对社会心理学所作的又一次严峻的挑战。
她通过对新几内亚境内三个毗邻而居,但相互间的性别角色规范却迥然相异的部落的研究证明:“所谓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并不依赖于生物学的性差异,相反,它是特定社会的文化条件的反映”。在上述两期研究的基础上她提出了关于文化多样性对人格与心理塑造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理论。
四十年代后,米德的视野转向当代社会,写成了《男性和女性》、《文化进化的连续性》、《文化与承诺》等多种颇具影响的着作。
上一篇:《西方的没落》
下一篇: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