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37页(1086字)

研究人际关系中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行为科学主要是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运用于企业管理研究的边缘学科,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有学者认为,广义的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和低等动物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规律的科学。

行为科学源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所创立的“人际关系”学派。而这个学派又是以梅奥所参与的着名的“霍桑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关于企业管理理论的一次跨学科的会议上,就用“行为科学”这一定名,来概括人际关系学派的思想观点,从而标志着这一学科的诞生。自五十年代初开始,西方一些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学者,都走进了行为科学家的行列;行为科学的研究机构,它的着作和出版物随之在西方大量出现;西方国家的一些管理院校都把组织行为学作为必修课程。行为科学除了被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外,还被推广应用于行政、司法、教育、医学、保健和国际事务等领域。西方有学者称,行为科学是与物理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四大科学之一。

行为科学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和庞杂。

它的影响较大的理论有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大内的“Z理论”、赫茨柏格的“双因素理论”、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佛隆的“期望值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等。在这些西方学者看来,行为科学要求:管理要由原来以“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转向对“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监督”管理转向“动机激励”管理,由原来“独裁式”管理转向“民主领导”和吸收工人“参与”管理,等等。西方资本家和管理学者企图运用这样的管理模式,调节人际关系,缓和劳资矛盾,刺激工人的“积极性”,以便获取更多的利润。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行为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也包含有一些合理因素。

一般地说,行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要认识和把握人们行为的规律性,提高对行为的预见和控制,调整人际关系,提高劳动和工作效率,因此社会主义企业也需要自己的行为科学。但行为科学迄今还不成熟,它缺乏严密的体系,其中描述多、假设多、争议大。我们应大胆吸收其中有科学价值的成份,为我所用;也要批判和扬弃其中的错误和糟粕。我们可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西方行为科学的合理因素,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经营需要的社会主义企业的行为科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