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95页(1830字)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社会化大生产是它的物质内容,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是它的社会形式。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立面和必然取代物而在历史上出现的,它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全过程的矛盾,又表现为单个企业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发展,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着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化,经济危机加深,出现了生产和技术停滞的趋势,突出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客观上提出了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要求。
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产物的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且通过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对资本家的资本进行剥夺(没收或赎买),对小生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实现的最深刻变革。它标志着人类几千年来以阶级压迫和剥削为基础的旧社会制度进行以无阶级、无剥削为最终目标的共产主义所实现的伟大转变。但是,由于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胜利后,都是在经济不很发达,特别是农业中小生产占优势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因此,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构想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我国现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具体形式。就生产关系说,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它们是社会经济的主体,同时公有制建立后仍将长期存在作为补充的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就生产力说,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既包括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大生产,又包括技术和设备力量相对薄弱的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时还包括以手工劳动为特征的大量个体劳动者。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价格、市场、利润等范畴仍然起作用。社会主义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社会主义建设要同本国的国情相结合。
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条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强调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再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它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大大深化,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科学判断。
一定生产方式是一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同样包含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它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进一步发展并在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生产生产方式的内在动力。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状况是基本适应的,能够允许生产力以在旧生产方式中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较之资本主义以及其他一切旧生产方式具有无比优越性的集中表现。
当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并不意味着它同生产力之间没有矛盾。由于社会主义是从旧社会脱胎而来的,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旧社会的痕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又是新生事物,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够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也会合乎规律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需要加以调整和解决;如果指导思想上有错误,还会人为地产生矛盾,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一般不会发展到剧烈的冲突,可以经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进行调整,使矛盾获得解决。这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之一。
但是,原有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突出出来,迫使人们再去解决。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到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正是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得到克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