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294页(1186字)

坚持“趋同论”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主观臆想的一种社会制度。

五十年代后期以来,西方思想界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和平共处时期共产主义世界与资本主义世界存在“趋同”的可能性的讨论。在倡导“趋同”论的学者中,有三个论点较为引人注目。一是认为,计划化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所固有的特征,而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计划化活动已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因此,当代资本主义体系正日益向社会主义接近。二是认为,市场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根本特征,而当今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纯计划化经济摸式受窘的情况下,表现出日益推崇市场关系,努力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倾向,因此,当代社会主义体系正势不可免地向资本主义体系靠拢。

三是认为,国家职能的大小是两种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之一。目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的职能在扩大,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却出现了国家职能分散化的倾向,因而他们认为在国家作用方面也出现了所谓“融合”性的演变。

这就是鼓噪一时的所谓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正在走向“融合”或“趋同”的主要观点。

“趋同”论的主要内容是认为,当代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面临着高度集权体制、中央计划反应迟滞、调节失灵的弊端带来的严重后果,明显呈现出“借用”或“吸收”资本主义固有优势的特点;而资本主义在其强劲而高速的竞争发展下,正进入一个合乎规律的结构性调整时期,把计划化活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显然是向社会主义的一种转变。这样,两种经济制度的类似点在逐渐积累,差别在逐渐减少,其趋势就是两种制度最终将在某一点上“汇合”,从而使整个人类社会趋向于建立一种新的同一的社会制度。

这种制度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融合”,或可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资本社会主义”。

“社会资本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根据表面现象进行的歪曲。首先,计划化具有不同的性质。

资本主义的计划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而社会主义计划化的基础则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其次,市场关系也具有不同的含义。资本主义市场关系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竞争和垄断的表现,它与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有着鲜明的界限;再次,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意味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经济制度。曾经大肆攻击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科学论断的资产阶级学者,今天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成份”,说明他们为了抹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否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是当代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采取了更加狡猾的形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