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64页(1217字)

文学艺术史上的主要思潮和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现实主义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基本的创作方法,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学》就曾指出当时的两种不同创作的倾向,一是按照人原来有的样子来描写,一种是按照它应有的样子来描写。这前者可以说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最初的概括。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概括起来有如下的基本特点:①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它强调按生活本身的样子,对人物、事件和对象作如实的描绘并力求发掘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活生生的具体场景、人物关系和社会的矛盾。现实主义不排斥对理想的追求。在现实主义作品中也总是反映着作者的某种理想与愿望,但这种理想是隐含在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之中,并与真实的生活融为一体,服从生活本身的规律。

②在人物的塑造上,现实主义注意的中心是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对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来说,还要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即运用典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现实主义作品也描写英雄人物,但这种英雄不是神化的超然的人物形象,而是植根于群众之中的真实的英雄形象。③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对生活的客观描绘和对细节的冷静刻画,以及朴素的语言。现实主义作品的感情色彩不像浪漫主义那样的浓烈与外露,而是通过场面和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现实主义也不排斥夸张的手法,但必须忠于生活的逻辑,符合生活原有的面目。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曾流行于欧美。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俄国的牟戈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英国的狄更斯,挪威的易卜生、美国的克·吐温等人。由于这个流派的文艺家们主张文艺的主要功能是对社会的判断、分析,也就是对社会的批判,因此,为后人称之为“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最显着的特点,也是最大的功绩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这种批判具有双重的性质。即批判了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展示了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阶级的必然历史过程,又批判了满身铜臭的资产阶级的丑恶本质和资本主义金钱的罪恶。其次,批判现实主义还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对人民寄予了一定的同情,有的还在一定程度上赞美了下层人民的美好品质。

正因如此,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社会主义诞生前现实主义文艺发展的高峰,并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评价。这些作品对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理想主义,引起人们对资本主义永世长存的怀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思想基础一般来说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因此,把人性的“恶”看作社会产生弊病的根源,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是不彻底的,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可能为改变社会现实指出正确的道路。

上一篇:幸福 下一篇:现代化观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