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统一观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388页(1068字)
关于认识和实践统一的理论学说。
科学的知行统一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概括。知行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争论的重要问题(参阅知和行)。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阐发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时,吸收和改造了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知行关系探索的合理因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地解决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知行统一问题。其中《实践论》就是其代表性的着作。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的争论中,有主张“生而知之”和“良知良能”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倾向;也有主张“知先行后”,“知行合一”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还有主张“行先知后”、“行重于知”和“知行统一”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等等。中国古代知行统一观的集大成者,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他在批评了程朱理学的“知先行后”的、割裂知行统一的唯心主义知行观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以知代行的主观唯心主义知行观的同时,建立了“行先知后”、“行可兼知”、“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比较系统的朴素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王夫之的认识论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王夫之使传统哲学的知行关系的研讨,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论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扬弃了其中的伦理道德的色彩。
在中国,赋予知行范畴和知行统一观以科学涵义的、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此加以系统的和深刻的改造和阐发的是毛泽东。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加了一个副标题:“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即是说,毛泽东把“知”和“行”,视为“认识”和“实践”的有中国特色的概念表征。
在《实践论》中,以及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着作中,科学而深刻地阐明了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动力、目的和真理性的标准,阐明了认识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两次“飞跃”。即阐明了认识由物质变精神、再由精神变物质的辩证过程,阐明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在《实践论》的结论中,毛泽东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球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