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关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21页(1074字)

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相互之间的关系,较生产关系外延更广的范畴。

经济关系从属于社会关系,它是一种物质的社会关系,是与思想关系相对应的第一性的社会关系。克思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物质关系(经济关系)与思想关系,指出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由人们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从而奠定了唯物史观的基础。恩格斯说:“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4页)。

这种经济关系构成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关系首先是所有制关系、所有制形式,即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与支配方式,这是经济关系中最根本的方面;其次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这是由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第三是财产的分配方式。此外,经济关系还包括人们在交换、消费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与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经济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第一性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决定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力,但就其与思想的社会关系来说,它是第一性的。唯物史观的“物”就在于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就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构成的决定社会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我们分析一个社会形态,首先必须把握它的经济关系,这样才能从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中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

经济关系范畴在唯物史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辩证地揭示了唯物史观一系列基本范畴的基本方面,以物质的生产资料与产品为中介,揭示人们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的阶级属性。因而,经济关系是唯物史观中最基本的关系。

在历史与现实中,任何一个社会与国家,都必须把经济关系作为首要的、基本的关系来处理。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改革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包括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处理好其它一切社会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在经济关系问题上,中国学术界有不同观点:①经济关系等于狭义的生产关系,不包括分配、交换、消费关系;②经济关系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财产关系,较生产关系外延更小;③经济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上一篇:经济结构 下一篇:经济制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