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特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71页(1216字)
【生卒】:1762—1814
【介绍】:
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唯心主义哲学家。
出生于拉梅诺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自幼家贫,在一位贵族的资助下完成了大学前教育,后曾在耶拿大学、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因经济困难,又辍学担任家庭教师。1794年应聘任大学教授,先后在耶拿、柏林、埃尔兰根、柯尼斯堡等地讲学,曾任柏林大学校长。
主要着作有:《论学者的使命》、《知识学特征论纲》、《论理学体系》、《人的使命》、《对德意志国民演讲》等。
在费希特看来,只有哲学的历史考察才是真正科学的历史考察,因为只有哲学才能超出经验的历史,发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内在联系就是理性的发展。理性和自由是费希特历史哲学的两个先验前提。
理性是精神的力量,其本质就在于自由,它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也是历史发展的最终目的。
人类世俗生活的目的无非就是“按照理性自由地确立自己的一切关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类必须认识到理性,从而实现自由。也就是说,人类的全部历史就是从对理性的不知到知的过程,从不自由到自由的过程。
费希特把理性、自由与历史联系起来,把它们的发展当作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准,并由此划分了五个时期。一,理性本能时期,是人类的初始状态,理性受本能支配,人们亲密无间,充满了自然的博爱之情,因而也称作“天真无邪状态”。二,理性权威时期,个人主义产生,社会中的强者力图强迫他人服从自己。针对这种强制,在其他人那里产生了理性自由的要求,社会出现斗争,开始确立各种礼教、典章制度。
这是一个要求强制、盲目信仰、无条件服从的时期,因而又称作“邪恶初起状态”。三,理性解放时期,理性自由的要求发展到了极端,完全摆脱了理性本能和外在的权威,乃至反对一切理性和秩序,无拘无束,因而又称作“邪恶完成状态”。四,理性科学时期,人类开始认识到理性,认识到真理是至高无上的东西,开始按照理性改造自身和外部世界,道德上开始向善,因而也称作“释罪初始状态”。五,理性艺术时期,人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目的,理性重新贯穿了人类的全部生活和一切关系,人类象创作艺术品那样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自由地从理性出发安排自己的一切,达到至善,因而也称作“释罪完成状态”。
在《当前时代的基本特征》(1806)一文中,费希特认为当时的德国处在第三个时期。
两年之后,在《对德意志国民讲演》中,他又认为第三个时期已经结束,德意志民族已经进入第四个时期。
在费希特的历史哲学中,他用“自由”的发展说明历史的发展,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理性自由”决定的。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不过,他把实现理性、自由的历史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正(第一时期)、反(第二、三时期)、合(第四、五时期)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先于黑格尔提出了正、反、合的辩证关系,无疑也影响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