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86页(3462字)

【生卒】:1820—1895

【介绍】:

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现为乌培尔市)的一个纺织厂主兼商人的家庭。父亲是虔诚主义教派的教徒,政治上极为保守;母亲出身于一个语言学家的家庭,喜爱文,很有教养。恩格斯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1834年秋天,被送到爱北斐特中学读书,他读书用功、专心,尤其在语言方面很早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

他后来能用十二种语言讲述和写作,阅读二十多种文字,不是没有缘由的。恩格斯在读书时期就很关注社会生活,对那些伪善的虔诚主义工厂主极为愤慨,这些人每星期去两次教堂,可他们在自己的工厂中却无情地摧残儿童的身心,对于工人失业、忍冻挨饿无动于衷。

1838年中学尚未毕业,父亲就把他送到不来梅商行去当练习生。他利用经商的余暇刻苦自学,阅读和钻研了大量书籍和报刊。

1839年,发表了《乌培河谷来信》,在文中深刻地揭露了虔诚主义的虚伪,指出乌培河谷的资产阶级一面宣扬虔诚主义的教义,一面却残酷地剥削工人。文章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震动,也是恩格斯对自己从小所受宗教影响的一次清算。

1841年9月底,恩格斯应征去柏林服兵役。兵营生活使他对军事产生了兴趣,为他后来成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打下了基础。

他在柏林期间,常去柏林大学旁听,钻研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他对谢林为基督教辩护和宣扬正统观念极为不满,不久即以弗里德里希·奥斯渥特的笔名,发表公开批判谢林的文章。

揭露谢林为了个人目的而贬低黑格尔,批评他把哲学降为“神学的奴婢”的企图和为普鲁士制度辩护的反动立场。这些论战性的着作产生了强烈影响。恩格斯在柏林还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对反动的宗教和保守势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842年11月,在父亲的安排下,恩格斯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公司”当办事员。

曼彻斯特是宪章派活动的中心之一,这里工人的斗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经常用业余时间到工人住处访问,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并参加他们的集会。1843年,恩格斯结识了“正义者同盟”在英国的三位领导人:享利希·鲍威尔、约瑟夫·莫尔和卡尔·沙佩尔,给他留下了良好印象。

1844年初,他写作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同年2月发表在马克思和卢格创办的《德法年鉴》第一期合刊号上。这篇文章批判了各种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派别,提出了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辩证发展的产物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在返巴门途中来到了巴黎,拜访了马克思,从此开始了两位伟人的战斗友谊。这年9-11月,两人合着《神圣家族》,阐述了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和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

1845年到1847年,恩格斯是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度过的。他经常和马克思在一起,一面从事理论研究,一面在工人中间进行工作。

1845年3月,恩格斯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指出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基础和出发点。第一次证明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且是一个最革命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制地推动它前进,使之去争取自身的最终的解放。

1845年9月到1846年8月,他与马克思合着《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的基础和前提;第一次全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是不可抗拒的社会规律,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以及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发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1846年,他与马克思一起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和德意志工人协会。在工人组织中,进行了反对魏特林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格律恩、赫斯、克利盖的小资产阶级“真正社会主义”和蒲鲁东、海因岑的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他还同马克思一起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通过了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同年10-11月受同盟巴黎区部委员会的委托,为同盟起草了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1848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受同盟委托起草《共产党宣言》,同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为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4月初,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回到德国,他们在莱茵省创办《新莱茵报》,进行革命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在起义的日子里,恩格斯还直接参加了武装斗争。

起义失败后,马克思被逐出德国,恩格斯经瑞士来到伦敦。为了支援马克思从事《资本论》的写作,他又回到他在40年代服务过的曼彻斯特那家商号当办事员,一直到1870年他从曼彻斯特移居伦敦。在这20多年的时间中,他在经济上给了马克思以巨大的无私支援,并同马克思保持密切的联系,保存下来的书信就有一千三百多封。他们在通信中探讨了哲学、历史、经济学、军事、国际政治和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

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工作更为繁重,他既肩负着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任,又要集中精力从事艰巨的理论研究工作以及整理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整理出版《资本论》,这是完成亡友的遗愿,又是世界无产阶级不可缺少的理论建设,对恩格斯来说是义不容辞的。

可这项工程既艰巨又浩大,耗去了恩格斯大量精力。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终于出版,又过了近十年即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问世。

在这期间,恩格斯继续是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顾问和领导人,当时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经常跟他讨论本国工人斗争的情况,征求他的意见,请求他指导。

他十分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对90年代初出现的资产阶级“新”哲学向马克思主义发动的疯狂的进攻进行了坚决的回击,严肃批判了德国党内出现的机会主义。由于过度劳累,1895年8月5日晚10时30分,恩格斯在伦敦病逝。骨灰在伊斯特勃恩海边沉入大海。

恩格斯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主要着作,与马克思合着的有:《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独自完成的论着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论权威》、《反杜林论》、《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法德农民问题》等;此外还有若干通信,其中最着名的有:在90年代他与施米特、布洛赫、梅林、博尔吉乌斯等人的通信。

恩格斯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成就是与马克思齐名的。40-50年代,他的杰出贡献是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由于这种历史观的创立,使得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50-60年代末,支持和援助马克思创作《资本论》。70年代突出的理论成就是完成了《反杜林论》的写作,对大肆攻击马克思主义、妄图推翻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杜林进行了全面的批判,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80年代,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类起源的问题。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着作中,以极其丰富的材料证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是同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的,它们的产生、存在既是生产力有了发展然而又发展不足的结果;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阶级将归于消灭,国家也将消亡。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除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外,还详尽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晚年在许多文章和通信中,多次在阐述经济基础决定作用的同时,指出政治等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种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以及后者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意志“合力”的理论,论述了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所有这一切,不仅驳斥了当时一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