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早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81页(1847字)

【释文】:

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是番茄上的重要病害。我国南方、北方番茄上发生为害都较严重。发病严重的大棚、温室可减产30%以上。

1.症状识别 番茄的整个生长期都可以发病。侵害叶、茎、果实各个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病害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扩展。最初,叶片上可见到深褐色小点,扩大发展为圆形至椭圆形病斑,外缘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环,病斑灰褐色,有深褐色的同心轮纹。有时多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大型不规则病斑。茎叶分枝处发病,病斑为椭圆形,稍凹陷,也有深褐色的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植株易从病处折断。果实被害先从果蒂裂缝处开始,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也有同心轮纹,生有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叶柄、果柄都可被害,病斑与叶、茎上的相同。叶柄受害时,病斑一般不将叶柄包住。幼苗期茎基部发病,病斑常包围整个幼茎,引起腐烂,幼苗枯倒。早疫病与番茄圆纹病很相似,其主要区别是早疫病病斑轮纹表面有毛刺状不平坦物,而圆纹病纹路较光滑。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番茄早疫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图2-13)侵染而致病的。病菌的分生孢子倒棒锤状,淡黄褐色,有纵横隔膜。分生孢子梗束生圆筒形至短杆状,暗褐色。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田间的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萌发后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寄主,也可从表皮直接侵入。分生孢子靠气流、灌溉水和农事作业传播,进行再侵染。

图2-13 番茄早疫病病原菌

1.分生孢子 2.分生孢子梗

3.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分生孢子在水滴中,温度16~34℃,0.5~2小时萌发,以28~ 30℃温度时最适宜,仅35~45分钟即可发芽。湿度在80%以上,番茄早疫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25℃。春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白天20~25℃,夜间12~15℃),塑料薄膜上常常结有水滴,并落在叶片上,加上番茄叶片吐水,形成水膜,为分生孢子萌发提供了适宜的水分,利于病害的发生。病菌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侵入寄主组织后2~3天就形成病斑,再过3~4天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迅速萌发,引起病害流行。病害多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病叶自下而上发展,到结果盛期,病情严重。茎、果实也发病。摘除下部病叶、老叶,可以显着减轻发病程度。前期的病情,对后期发病程度有影响。因此,苗期病重是定植后病重的原因之一。连茬地土壤中积累大量菌原,植株发病重。由于病原菌属兼性腐生菌,种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据报道,强丰、弗洛雷德、强力米寿、满丝等抗病性较强;毛粉802、毛红2号、烟粉1号、陇番5号等耐病性较强。

4.防治方法

(1)清洁棚室与轮作 及时清除病叶病果,拉秧后彻底清洁棚室,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2)选种无病壮苗 无病株采种,种子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取出冷却,催芽播种。选择连续2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育苗。苗期做好病害防治,剔除病苗,定植无病壮苗。

(3)加强管理 合理密植每公顷60000株左右。加强大棚、温室的温湿度管理,浇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及时通风,防止湿度过大、温度过高,避免叶面结露。增施基肥可减轻发病。高畦栽培,铺盖地膜,对减轻前期发病有较好的效果。

(4)药剂防治 早疫病菌潜育期短,药剂防治要掌握防治适期。在开始发病时即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方法参见黄瓜霜霉病)、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胶悬剂干粉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也可用1∶1∶200~240倍波尔多液,或铜氨合剂400倍液等喷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