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统计分析利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保护统计手册》第101页(8429字)

一、统计分析的一般问题

(一)统计分析的意义 植物保护专业统计,经过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科学的统计资料整理,完成了统计的基本工作,可以提出一般的统计数字信息服务。但这只是统计的实际工作过程,不是全部过程。继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统计分析也是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统计工作全过程的最终成果。统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出统计分析,写出统计分析报告,用具有量化特征的统计分析,为植物保护工作的运行,提出预警信息;发挥统计分析的参与管理,支持决策的整体功能和超前导向作用,深化统计在植物保护工作上的参与度。

(二)统计分析的指导思想 统计分析是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思维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分析的观点、结论,提出的意见、措施是统计工作的结晶。因人的理解认识水平的不同,分析的角度、方法的不同,分析的结论、措施也不尽相同,有很大的可塑性。可见,统计分析是一项关系重大,原则性强,严肃认真的工作。要有统一的原则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统计人员要加强列主义理论,唯物辩证法等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认识、分析水平。列宁曾说过;“统计工作不是把数字随便填到几个格格里。而是应当用数字来说明研究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呈现出来或正在呈现出来的各种社会类型”。“统计应说明由全面的分析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而不应变成自我的目的……”。1957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不熟悉生活,对于所论述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忠肯的分析”。在《矛盾论》中又强调指出,要抓住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实践论》中又提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十六字决。

革命领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出的深遂的哲学思想,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以及对统计分析的教导,是我们在统计分析工作中牢记、遵循的指导思想。在统计分析中要做到:

1.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去伪存真”,才能提出问题,切中要害;分析问题,坚实有力;解决问题,切实可行。才能使统计分析发挥作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一分为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多角度,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分析;把孤立的现象、数字相互联系起来分析;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发展演变上看问题。“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是一分为二绝妙的历史典故,发展的分析问题的典型。

3.认真负责。弘扬“统计精神”,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为决策负责,为事业负责,为历史负责,认真搞好统计分析。

(三)统计分析的种类 统计分析按时间和内容可分为:

1.定期分析 定期分析是根据工作需要或按定期统计报表进行的统计分析。植物保护专业统计分析多是定期分析。如填报年度统计报表,必须附有的统计分析材料,就是定期分析。定期分析也叫计划检查分析。

2.预计分析 是在工作进行中,对进行情况、可能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未来发展所做的统计分析,所以也叫进度分析。它的作用主要在于提出预警信息,发挥统计工作的预见性、实效性和超前导向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预计分析的时间是在整个运行期间的中后部,如年度期间的第三季度。分析的范围可以是专题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3.专题分析 专题分析是就某一专题进行集中而又深入的分析。专题分析常是不定期的,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目的而定。如某一问题长期存在,成为“热点”、“难点”,对此,搞一次专题调查,提出分析意见,进行专题分析。

4.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对整个植物保护工作或其中的综合性问题,进行综合平衡、比较,所做的大范围、深层次的研究分析。综合分析涉及的问题多而复杂。一般是先从总体情况入手,按着运行的先后、主次关系,逐个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再把各种分析集中起来,提出解决不平衡的措施。

(四)统计分析方法

1.对比分析法 是统计分析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在植物保护专业统计中也适合使用这种分析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两刃相割,利钝乃知。通过静态与动态,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来认识某一事物、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用这种对比分析法,相比较的两个事物要有可比性,用作被比较的事物要有代表性。比较要有实用性,要比较还要有比较的标准。常用的有相比较事物的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1992年,辽宁省植物保护站根据植物保护统计资料中,粮食作物病害与虫害的一些主要数字,用对比分析法,写出了“要加强农作物病害的防治”的分析报告,从相应数字的对比中,分析提出要加强农作物病害防治的理由和办法。

2.分组分析法 是把总体的各个单位,按一定的分组标志分成组,以此再分析总体的特征、结构及各组之间的关系。如分析确定某地区某种害虫的发生程度,首先必须按1-5级的虫量发生标准,把发生地块分成5组,再按每组地块合计面积所占总面积的百分率,依据规定确认本地区这种害虫的发生程度。

3.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是研究事物之间数量依存、因果变化关系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分析方法,首先要确定事物之间有无关系,是什么关系,是直线关系还是曲线关系以及相关的密切程度。农作物病、虫、草、发生、为害的一些问题,因研究的对象多是生物,常属于生物统计的范畴。存在着相关关系,适合用相关分析法。由于电子计算机(器)的使用,方便、加快了相关分析的统计运算过程,相关分析广为利用,有所发展。

4.平衡分析法 这是一种研究分析事物是否按比例平衡发展的一种分析方法。事物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平衡分析法是通过各种平衡表,发现、展示不平衡,研究不平衡的环节、原因,进而采取措施,实现事物发展的基本平衡。

5.因素分析法 也叫指数法。是从数量上分析复杂现象变动各因素影响的程度和结果的方法。在农业统计上,常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农作物总产量的变动与各因素的数量关系。

6.动态分析法 也叫时间数列法。任何事物都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的。动态分析就是研究事物发展变化情况及其规律的分析方法。动态分析包括发展水平分析,发展速度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动态分析首先要根据历史统计资料编制时间数列。由此看出整理历史统计资料的重要和必要。

7.图示分析法 统计图有使统计资料形象、具体、简明、通俗易懂、印象深刻等优点。把统计资料以统计图的形式展示出来,表示事物的状态、结构、相互关系等,也是统计分析的一种方法。

8.模糊综合分析法 很多事物,由于多种因素影响而呈现复杂状态。这些事物的内涵清楚,外延(边界)模糊。比如植物保护工作中的“综合防治”,它的内涵丰富清楚,专有表述。但它的边界,比如与非综合防治、单一防治的区别、界线又比较模糊。对“综合防治”开展的好与差,难有明确的质量标志或数量标准加以界定。这样模糊复杂的现象,可按着模糊数学提供的方法,进行模糊综合分析评价,就是模糊综合分析法。如若对某几个省植物保护工作中“综合防治”开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就只能用模糊分析法,首先确立几个主要因素,以模糊概念优、良、可、差来评定和区别,再把这些模糊评定综合起来,形成对“综合防治”的即综合又模糊的评估,排列出好差的先后顺序或分出优、良、可、差几种类型。常说的干部队伍老、中、青,就是模糊综合分析。

9.量、本、利分析法 象当前植物保护系统普遍开展的办实体,搞经营服务,这实质是商品市场经营问题。分析经营情况,就要找出盈亏分界点又称盈亏平衡点。就是销售量达到什么水平上才能盈利。投入多少资本,经营多大量,盈利多少钱,要用量、本、利分析法来分析。

在植物保护专业统计分析中,使用哪种分析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的目的,有针对性的采用某种分析方法,使分析对路,说明问题,结论可信,水到渠成,而被采纳利用,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

二、怎样写统计分析报告

(一)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把统计分析用文字或间有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分析报告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分析性文章,其核心是用数字进行分析。它的主要特点是:

1.准确性 数字是统计的语言,准确是数字的生命。准确的统计数字,最科学、最权威、最有力。用准确的数字说话,最能吸引人,说服人。反之,数字不准确,必导致分析失实,计划失算,决策失误,工作失调,经济受损。统计分析报告中的数字要核实准确,不能虚构,不能“长官意志”,不能随着感觉走。报告使用的语言也要准确,不能用“一般”、“大概”、“可能”、“类似”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语言。用准确的数字,明确的语言,摆事实,说观点,讲道理,有结论,提措施。

2.及时性 统计分析报告要“雪中送炭”,不要“雨后送伞”,及时性是分析报告的时效价值所在。时过境迁的统计分析报告是无效劳动。有的统计分析报告必须抢时间,限期完成报出。

3.鲜明性 分析报告反映的问题、矛盾要突出,“热点”要热,“难点”要难,观点要鲜明,结论要明确,措施要可行。

4.生动性 统计分析报告要吸引人,说服人。只有吸引人,才能说服人。所以,统计分析报告从题目到结尾要新颖、生动、有魅力、艺术性强。吸住读者把报告看完,说服读者接受报告的观点。

(二)拟统计分析报告提纲 撰写内含情况、问题、根源、分析、预测、建议等有顺序多层次的统计分析报告,要先拟报告提纲,搭好报告整体框架,内容逻辑结构,搞好文章布局谋篇,拟出报告题目,肩题或副题;列出论点、论据、结论、措施;划开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及要说的内容;排开搭配统计资料;协调前后照应,整体匀称等。按提纲撰写报告,下笔有着落,行文如流水,写出的分析报告层次清楚,首尾衔接,思路严谨,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一般结构 统计分析报告通常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组成,文章由题目、导语、主体、结尾四个部分组成一个相互联系、衔接的有机整体。

1.题目 题是“额”,文章的眼睛。题目是读者的“第一印象”,“题好一半文”。题目要简炼、生动,先声夺人。有的分析报告还有位于题目上面,说明主题的肩题,题目下面说明题目的副题,题与正文之间,简短说明内容的提示语。题目常有点明主题式、提出疑问式、引导提示式、表明意题式、文言修辞式等等。警句、古语、成语、词佳句、历史典故做题目,新颖别致,常收到画点睛,出奇致胜的效果。

2.导语 导语就是文章开头的语言,相当于交响乐的序曲。有启动导语,为正文铺路的作用。导语要短、精、新。常有以下几种方式:点出写此报告的原因;提出问题;交待报告重要意义;交待主题;利用反差,增加悬念等等。都在于起到“欲知结果,请看下文”的作用。

3.主体 主体是分析报告的中心内容,报告的论点、论据、结论全在这里展开,成败在此一举。主体一般要分几个段落,展转启承,清顺明了。

4.结尾 结尾是分析报告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起、承、转、合的部分,有深化主题,总结全文,展示未来的作用。结尾既不要尾,草草了事;也不要孔雀开屏,一发而不可收;更不要简单生硬,势不容人。

分析报告的导语、主体、结尾三部分,好比是约客人会谈,导语是用热情欢迎的话语,把客人引入会客室,主体是展开实质会谈,争论交锋,几个回合,取得共识,结尾是会谈结束,把客人送出会客室,简短话别,招手再会。

(四)统计分析报告的修改 统计分析报告写完后,并未大功告成,还有一个润色、修改的过程。“文不厌改”,“多改出华章”。报告修改首先是审视全篇,从文章结构、内容,大处着手。文章层次、段落划分是否适宜、衔接,前后是否照应,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详实、有力,结论是否水到渠成。其次是文字、标点的修改,要咬文嚼字,精雕细刻,反复“推敲”,力争词意贴切,表述得当,文字力求简练,删掉一切可以删的字句。写完的报告,冷处理,放几天,再修改。朗诵报告,修改别嘴的地方,直到朗朗上口,送请别人审阅,请提意见,再修改。

(五)统计分析报告中数字的选择应用与运算

1.数字选择与应用

①分析报告中要选择与观点一致的主要数字。不要数字罗列,数、表、图重复。

②选用准确,有代表性、可比性、时效性的数字。

③既要有总体数字的客观“鸟瞰”,也要有典型数字的“特写”。

④使人概念不清的过大数字,可改用大的计量单位来化简。如1990年全国防治粮食作物病虫草鼠害,挽回粮食损失41131403.36吨,数字太大,概念不清,不便记忆和比较,改换成411.3亿公斤,便于比较,直观性强。

⑤孤立的数字,不好理解,可借数衬托。如1990年全国因病虫草鼠的危害,损失粮食178亿公斤,相当于全国11亿人1个月的口粮。对比衬托,概念清楚。

⑥有的数字可比例简化。如把我国领土说成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简单、生动、清晰。

⑦注意数字的时、空观。

2.数字的运算

(1)百分数 百分数在统计分析中经常用,用来比较两个数,比较两个数值靠近的数更适合。差错会出现在两个数比较差别的表述上,比如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百分率:1990年是78%,1991年是88%,应该表述为1991年比1990年提高了12.8%,而不是提高了10%。这是指百分数的相对提高。概念是两个百分数之差与前一个百分数之比。计算的方法是:(88-78)/78×100%=12.8%。

百分号在百分数计算公式中的位置,比如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的百分率,以防治面积数/发生面积数×100%为正确。其他形式:百分率=防治面积数/发生面积数=防治面积数/发生面积数×100和防治面积比例(%)=防治面积数/发生面积数100%都不确切。

(2)百分点 是百分数增加的绝对值。从1990年的78%到1991年的88%,表述为增加了10个百分点。

(3)倍数 常适用于二数之比的比值较大或是整数时使用。比如200是100的2倍,比说200是100的200%好得多。差错也是出在表述上,注意“到”、“是”、“了”的区别,“到”、“是”是原数加上增数的倍数,“了”是增加的倍数。

(4)翻番 是当前经济改革中常用表示进度的语言。翻番不同于倍数的增长,翻番是几何级数的倍增,每翻番1次都是翻番数的倍增,即按1、2、4、8、16的倍数增加,与倍数增加截然不同。翻番计算也是比较复杂的。

三、植物保护经济效益分析

植物保护的目的是预防和减轻植物的生物灾害,保护植物产品产量和质量。其工作范围和内容是比较广泛和复杂的,这就决定了植物保护经济效益分析也是广泛而复杂的,而且也是植物保护工作中正处于起步与发展,理论与实际结合,深层次高水平的工作,甚至包括从“以粮为纲”到“全面发展”、“两高一优”(高产、优质、高效益)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特别是植物保护经济效益是以减少生物灾害损失而争得来的效益。即“少损失”就是“多增加”式的效益。生物灾害变动复杂,减少损失计算复杂。这就增加了植物保护经济效益分析的动态性和难度。

植物保护经济效益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已实行多年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防治指标、灾害发生等级划分、损失率或综合损失率的测定和计算等,开始形成比较完善的植物保护专业统计体系。电子计算机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等,更为开展植物保护经济效益分析提供了先进的手段。

现阶段植物保护经济效益分析,可从总体宏观的和局部单项的经济效益分析两个方面进行。

总体宏观的经济效益分析,可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如对较大范围(某省或地区)“综合防治”或化学防治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估;局部单项的经济效益分析,则要具体情况,区别对待。采用各自适合的分析方法,如“要加强农作物病害的防治”的分析报告采用的是对比分析法;如果是用新农药防治某种害虫,其经济效益分析,就可采取相关或因素分析法。实体经营服务经济效益分析,就要用量、本、利分析法。

应该看到,搞好植物保护经济效益分析,还有很多理论、方法、实际工作要做。可以设想,植物保护经济效益分析,它会有几个特性:整体性,一省一地全面的经济效益分析;综合性,几个单位多个方面的经济效益分析;价值性,产量损失减少,质量的提高,都要折算成等比的价值经济效益;模糊性,应用模糊数学,模糊估算经济效益;具体性,分析最终结果,都要用一个具体量值,表达出经济效益;可比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可互相比较的经济效益等。这就要求继续深入地做好植物保护经济效益分析的一些基础工作。发展、完善植物保护专业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试验、完善防治指标、综合损失率体系;完善统计分组、综合指标体系;研究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模糊分析、模糊聚类分析等综合的方法;积累准确、系统、完整的统计资料;建立分析数学模型;开发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植物保护经济效益分析。植物保护经济效益分析已初具规模,发展完善势在必行,是今后植物保护专业统计的一项主要工作。

四、统计估算预测

植物保护统计预测是统计分析利用的一个方面。它是依据已掌握的统计资料,根据事物的联系及发展规律,以未来变量为研究客体,对植物保护工作未来发展趋势,在一定时间内可能达到的规模和水平所做的分析预测。

依据历史统计资料,听取专家意见,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对植物保护工作未来发展做定性预测。依据时间数列资料、数字模型做定量预测。从统计预测的时间,又可分短期、中期、长期预测。1992年第3期“人生”月刊上刊登的“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大敌”这篇文章,就是长期统计预测的范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