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骨伤科手册

股骨髁上骨折

书籍:骨伤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231页(1400字)

股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在腓肠肌起点上2~4cm范围内的骨折。多发生于青壮年。

【病因病理】

本病可由直接外力打击或扭转力引起;或由高处坠下,足部或膝部着地的间接暴力所致,其中以间接暴力为多见。此外,若膝关节强直,因废用性骨质疏松及膝部杠杆作用增加,也容易发生髁上骨折。

临床上根据暴力作用方式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其中以屈曲型多见。

1.屈曲型:多在膝屈曲位时受伤。由于腓肠肌附着于股骨内、外髁的后方,收缩时牵拉骨折远端向后移位,很容易造成后方腘动、静脉的损伤。骨折线呈横断或斜行(骨折线从后上斜向前下)。

2.伸直型:膝关节伸直位受伤而致。该型较少见,骨折远端向前移位,远近骨折端前后重叠,骨折线由前上斜向后下。

【诊断】

1.症状:外伤后局部肿胀严重、疼痛、功能障碍。

2.体征:患肢短缩、畸形,局部异常活动及骨擦音。若腘窝肿胀明显,胫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考虑腘动、静脉损伤的可能;若足跖屈、内收、旋后及趾屈曲运动消失,并呈仰趾状,趾强度伸直,足底反射及跟腱反射消失,伴小腿后、足背外侧及足底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则应考虑胫神经损伤的可能。

3.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无移位骨折:可单纯采用超膝夹板固定,或前后石膏托、长腿管型石膏固定。固定期间必须重视股四头肌的锻炼,既可防止肌肉萎缩,又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一般固定6~8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2.移位骨折

(1)骨牵引配合超膝夹板固定:屈曲型采用股骨髁上牵引,伸直型则采用胫骨结节牵引。对残余移位可用手法纠正。骨折复位后予超膝夹板固定。6~8周后去牵引,继续超膝夹板固定,直至临床愈合。牵引固定期间,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折骨性愈合,才可逐步负重活动及练习膝关节屈伸。

(2)平衡牵引固定器和超膝夹板固定:利用平衡牵引固定器代替悬垂牵引,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先行股骨髁骨牵引,超膝夹板固定,再用平衡牵引固定器继续牵引固定。术后2~3周可扶双拐下地活动。

(二)手术治疗

对骨折移位严重,手法复位困难,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一般采用外侧切口,如有血管神经损伤,则用内侧或后侧切口。复位后用钢板内固定,如AO/ASIF角钢板和L形钢板内固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