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09页(876字)
文学艺术史上的主要文艺思潮和文艺创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浪漫主义作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主要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浪漫主义思潮否定一切旧的制度的旧的传统,要求个性解放和实现“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在艺术上,主张创作自由,打破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浪漫主义的运动带来了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上的解放与革新。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德国的歌德、席勃、海涅,英国的雪莱、拜伦等等。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与现实主义并存的创作方法,古已有之。
它的基本特点是:①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他们大都不屑于对现实作真实细致的直描,而力图表现他们心目中最美好的事物和理想的境界。因此,理想主义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最基本的特征。②创作中偏重于强烈主观情感的抒发,热情奔放极富感染力。③在人物塑造上,浪漫主义赋予人物以理想的光辉,多致力于英雄人物的刻划,这些英雄虽有一定现实的根据,但多超群而奇特,是理想精神的化身。④在艺术表现上,常用夸张和幻想的手法,语言绚丽、色彩鲜明。
由于浪漫主义在本质上是表现理想,因而理想性质的不同,使浪漫主义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和派别。
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反映的是进步阶级和阶层的社会理想和审美观点,对现实抱有积极的革命的态度,面向未来,学习自由,所塑造的人物大多是黑暗势力的反叛者和新的社会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者,所表现的感情基调是高昂向上,热情奔放的。
消极浪漫主义反映的是没落阶段的生活态度与思想情绪,不敢正视现实和未来,而是怀恋和美化已毁灭的社会制度,从历史的陈迹中寻求安慰。所塑造的人物多属循世者或黑暗势力的妥协者。
消极浪漫主义作品的情感基调是低沉的悲观的,氛围是颓废的和灰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