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45页(1039字)

斯大林的主要哲学着作之一。

写于1938年,起初作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历史简明教程》的第四章第二节公开发表,随后出版了单行本,曾被译为60多种文字出版,发行三千多万册以上。这篇着作系统表述了斯大林对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体系的理解,在苏联国内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四个基本特征,哲学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特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作了系统而又简明的阐述。

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这个概念包括了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组成社会的人口和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的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影响的,但不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决定社会面貌和性质,决定社会从这一制度发展到另一制度的主要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斯大林分析了生产发展的三个特点:①生产永远不会长久地停留在一点上,而是始终处在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中,生产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全部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改变。

②生产的变化和发展始终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开始的,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发展开始的。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发展、从而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的决定的因素。③新的生产方式产生过程是在旧制度的内部发生的,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地过程。

在新的生产力没有充分成熟以前,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是自发进行的。在新生产力成熟以后,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现存生产关系,必须通过新兴阶级的自觉活动,通过这些阶级的革命来实现。斯大林还通过考察人类历史上五种基本的生产关系的更迭,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了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的发展史,是许多世纪以来依次更迭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史,是生产力和人们生产关系的发展史。”社会发展史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劳动群众的历史。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想成为真正的党,首先应当掌握生产发展规律的知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知识。”这篇着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简明、系统地阐述,而且通俗易懂,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篇着作也有一些缺陷,如抛开对立面的统一,只讲对立面的斗争;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