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本格勒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46页(769字)

【生卒】:1880—1936

【介绍】:

德国史学家、历史哲学家、政论家。

生于布兰肯堡,曾先后在慕尼墨大学、柏林大学和哈雷大学学习,涉猎历史、艺术、哲学、数学和生物学等学科,1904年以研究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论文在哈雷获博士学位。后在中学教书谋生,并构思其代表作《西方的没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健康原因免服兵役,得以在艰难的条件下从事着述,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确信自己对西方社会前途和命运的预感,于是1918年7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他的《西方的没落》的第一卷出版,四年后第二卷出版。

斯本格勒认为理解为什么西方社会会发生如他所预言的危机必须跳出西方中心论的“托勒密体系”的狭隘眼界,从历史整体的远景去考察,即考察作为有机体的各种文化形态的共同命运,他认为这才是历史领域中的哥白尼发现。

他以文化作为历史研究的单位,认为每一种文化都是独特、等价、自我中心的有机体,每一种文化有机体都具有生——长——盛——衰的命定的无法超越的生命周期。他首创了寻求各种文化在其生命周期中表现出来的形态上的相似性和共同点的“比较形态学”或“文化形态学”的历史研究方法。

经过这样一种方法对西方文化的研究使斯本格勒得出结论:西方文化已经由盛到衰,它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

除《西方的没落》外,他还写过诸如《普鲁士人民与社会主义》(1920)等政论文章,认为德国应同时向西方与俄国布尔什维主义挑战,他的论点为国家社会主义开辟了道路。

但在诸如种族等问题上他与纳粹不一致,受到希特勒政权的冷落,竟致几乎被当时的人们遗忘,死于孤独之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和他的《西方的没落》才重又引起人们的关注。

上一篇:斯宾塞 下一篇: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