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革命与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574页(1689字)
新技术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起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从劳动力的部门结构或职业结梅来看。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一般分布在九个部门中:①农林牧渔;②采掘业;③制造业;④电、煤气、自来水;⑤建筑业;⑥商业、旅馆;⑦运输、邮电、仓库;⑧财政、金融、保险、不动产;⑨社团和服务(含国家机关、文教卫生)。农、林、牧、渔部门的工人称为农业工人。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农业工人在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人口比重都急剧缩小,一般占工人总数的10%以下。采掘业、制造业、电、煤气、自来水、建筑业、运输、邮电、仓库等部门的工人,统称工业工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工人绝对数量仍在增长,但在整个劳动力中的比重相对下降,目前大约占50-60%。商业、旅馆、财政、金融、保险、不动产、社会和服务业的工人,称作商业办事工人。他们的人数比工业工人要少一点,一般占劳动力总数的40一 50%,但呈继续增长的趋势,有的国家如美国,已超过工业工人的人数。
从劳动力的技术结构来看。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分为四个技术层次;①科技知识分子(技术员、普通工程师、普通科研人员);②熟练工人;③半熟练工人;④非熟练工人。在资本主义早期阶段,工人的熟练技术主要是手工劳动的技能,它是通过长期的实践训练而成的,同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在十九世纪,工业企业的熟练工人占工人总数的比重很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职能趋向复杂化,科技知识分子、熟练工人和半熟练工人因而大大增加,而非熟练工人则相对减少。例如美国,1900年有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以及科学家8万人,1970年则增长到25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的3%。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熟练工人、半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比重目前大致为40∶40∶20。
从劳动力的社会结构来看。
劳动力的社会结构指劳动力在年龄、性别、民族、种族、地区等方面的构成。从年龄来论,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青年工人占工人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与中老年工人相比,技术熟练差,工资低,失业率高。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人的文化和技术的提高赶不上发展和变化的需要,青年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更加落后于就业的要求,形成了严重的青年失业率高的现象。美国青年失业占全部失业人口的比率,1960年为3.6%,1970年为48.2%,1977年几乎占50%。
欧共体当局公布,1977年春共同体区域内25岁以下的失业者占失业总数的40%。从性别来说,女工一般占工人总数,她们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受到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其经济状况要低于男工。
日本1976年女工的工资是同等男工的工资的56。1%,美国1972年女工的工资是男工的工资的62.8%。
法国1984年女工的失业率为25%,而总的工人失业率为15%。从民族和种族来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少数民族和黑人的工人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白人更加沉重。在美国,1976年黑人管理人员占黑人劳动力的4.4%,而白人则为11.4%;白人工程师在自由职业者和技术人员中的比重为20%,黑人只有5%;在兰领工人中,黑人主要是非熟练工和半熟练工,黑人的非熟练工比重高出白人的一倍;在服务工人中,黑人占的比重比白人大一倍。据美国官方统计,1975年3月美国的失业率为8%,而黑人的失业率高达14.2%;1977年10月,白人失业率6.1%,黑人失业率达15%。
在不少城市,美国黑人青年失业率超过40%。从地区来看,外籍工人同本国工人相比明显要低一等。
外籍工人一般干最脏、最累、收入最低的活。联邦德国和法国的建筑业中是外籍工人,联邦德国的皮革工业中外籍工人占35.8%,巴黎的街道是由1000名外籍清道夫打扫的。
近年西方经济不振,外籍工人有许多被驱逐,外籍工人的居住条件恶劣,在联邦德国,他们租来的住房近30%是在地下室和阁楼上,或是住在工棚里和工厂的老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