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理性批判》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601页(1138字)

萨特的主要哲学着作,存在主义的克思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该书于1960年发表,原定出两卷,但萨特生前只发表了第一卷。该书章节繁多、内容庞杂,主要内容是萨特通过用存在主义结合和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方案,系统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表达了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该书第一卷“关于实践的集合体的理论”共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方法问题”共四章、萨特在此集中阐述了用存在主义结合和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缘由和方案问题。

他一方面指出,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是我们时代的不可超越的哲学,存在主义只是寄生在“哲学”上面的“思想体系”。但是马克思主义至今却停滞了,出现了“人学的空场”,应该用存在主义加以补充。

具体地说,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缺乏由精神分析学说和社会学所提供的诸如家庭那样的中介因素,因此,必须用存在主义的“前进一逆溯”法去结合和补充之。第二部分“辩证理性批判”包括序言和两篇。其中序言包括两部分:一、“教条的辩证法和批判的辩证法”。萨特指出,辩证法只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显现出来;自然辩证法却是从个人以外的自然界去发现辩证法,从而使辩证法变成了脱离人的教,变成了形而上学公式,因此,自然辩证法不足取。

在他看来,辩证法只是在存在的基础上作为历史和历史的理性而出现的,辩证法也就只是历史唯物主义,是人学辩证法。二、“批判探索的批判”、萨特在区分总体性和总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人学辩证法的可理解性,批判了斯大林主义,论述了个人和历史、总体化和历史的关系。

正文第一篇“从个人实践到实践-惰性”包括四章,通过对需要和劳动、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否定、以物为中介而发生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分析,集中阐发了萨特有关“匮乏-异化”的社会本体论思想。第二篇“从集团到历史”由八章组成。

萨特通过对“融合集团”、“誓愿集团”、“组织集团”、“斗士”、“制度集团”的详尽分析,集中讨论了关于社会集团的形成和分解问题,批判了唯心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主义”对社会历史的分析,得出了只有意识到行动起来摆脱被动状态的必然性,才可能有历史的结论。

《辩证理性批判》中阐述的基本观点,是《存在与虚无》的继续和发展。

但由于它引入了“实践”、“阶级”、“劳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术语,不再把社会历史条件排除在外,因而与《存在与虚无》的观点有一定的区别,是萨特思想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的标志;同时,由于该书仍然坚持唯心主义与个人主义,拒绝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世界观,因此,它用存在主义来“补充”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只能是用存在主义去曲解和取代马克思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