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365页(629字)

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指劳动者的生产成果与其相应的劳动消耗的比率。它反映劳动者在一定劳动时间内创造生产成果特别是使用价值的能力。

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来表示,这叫作正指标;也可以用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这叫作反指标或逆指标。由于计算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可分为:用实物计算的或用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有社会、部门、企业劳动生产率;有全员、工人劳动生产率等。

决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科学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过程中劳动组织状况,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应当注意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和技术熟练程度,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项岗位责任制,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改善劳动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劳动者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率,是增加社会产品,满足生产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主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列宁选集》第3卷,第748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