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演变模式(类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732页(787字)
历史上有两种演变模式:一种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部门结构的演变过程,也就是先发展轻工业、运输业,随后刺激重工业发展的“循序渐进”型,或叫做部门结构演变的“典型模式”;另一种是日本、法国、战后的联邦德国和苏联这些经济发展较快,迅速赶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追赶模式”。
前一模式可以美国为例。美国产业革命大约完成于1860年前后,当时工农业净产值中,农业占63.8%,工业只占36.2%,工业中主要是轻工业,最大的三个工业部门是制鞋、棉纺织、服装。到19世纪末,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1900年时在工农业净产值中,工业占61.8%,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已占44.2%,最大的工业部门变为两重一轻(钢铁、机器制造、肉类加工)。20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重工业更获迅速发展,1921年时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50.6%,1929年进而达到55.7%,1975年达65.7%,轻工业则从1929年的443%降为1975年的34.3%。
“追赶型”的共同点是,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但“追赶型”本身也有不同,存在着日本型和苏联型两种模式。日本在战前阶段,以疯狂的对外扩张侵略为手段,大力发展以军火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
在成了战败国后,在注意发展农业轻工业的基础上,着重向重化工业发展,部门结构演变仍以重工业迅速发展为特征,重工业比重从1950年的44.2%,迅速上升为1970年的62.2%。苏联则是“追赶型”的另一模式,它为了尽快从经济上赶上西方国家,重工业发展始终处于优先地位,对农业、轻工业则注意不够。
这样虽然使苏联重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已超过最发达的西方国家——美国,但农业、轻工业仍十分落后,即苏联重工业的发展没有像日本那样反过来刺激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这是苏联型和日本型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