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
书籍:简明经济百科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山东人民出版社《简明经济百科辞典》第815页(515字)
俗称洋钱、大洋。
近代中国流通的大型银币。银币开铸于欧洲。
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开始流入中国。最早大量流入中国的为西班牙的“本洋”。鸦片战争以后,西班牙“鹰洋”大量流入中国,逐渐取代本洋。此外,香港、美国、印度支那和日本等地也有银元流入国内。迄至1910年,在中国通用的外国银元在15种以上,流通数量约有11亿元,其中约1/3为鹰洋。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中国已开始仿制银元。
1888~1889年广东地方开铸“龙洋”,各省纷纷仿造。
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规定银元为本位币,每枚重库平7.2钱,含纯银9成,合6.48钱。民国元年即1912年开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的开国纪念币。1914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实行银本位制,铸造袁世凯头像银元。
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铸发帆船图案的银本位币(俗称船洋)。1935年法币改革,禁止银元流通。抗日战争后期,通货恶性膨胀,银元又作为商品在市面流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建立后,由中国人民银行按一定比例收兑,不准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