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353页(723字)
【生卒】:1879—1936
【介绍】:
广东番禺人(祖籍江西吉安)。
原名衍鸿,字展堂。光绪举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留学日本。
1905年参加筹建中国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书记部书记、《民报》编辑主任。
1907年随孙中山到河内设革命机关,策动两广起义。1909年(宣统元年)任同盟会南方支部支部长,与黄兴等谋广州新军起义。
武昌首义后,任广东都督。1912年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长。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广东支部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去日本。
1914年任中华革命党政治部长,主编《民国》杂志。1916年4月回国,筹划反袁。
次年护法军政府成立,任交通部长。1919年8月参与创办《建设》杂志,同情爱国学生运动与新文化运动。1921年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被委为总参议兼文官长。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同年9月孙中山率师北伐时,代行大元帅职,留守广州,兼广东省长。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与邹鲁、谢持等人秘密筹划“清党”。
9月因涉嫌廖仲恺被刺案“出使苏俄”。次年1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4月回国,提出“党外无党,党内无派”口号。
1927年参与四一二政变,力主“清党”。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立法院院长等职。1931年2月因与蒋介石争权,被囚禁于南京。九一八事变后获释回广州。
1933年在香港创办《三民主义》半月刊,标榜抗日、反蒋、反共。次年4月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上签名。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当选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
次年5月2日在广州病故。
有《胡汉民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