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73页(3318字)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或经济运行体制。
在市场经济下,生产什么样的商品,用什么方法生产以及生产出来以后谁将得到这些商品等问题依靠价格信号由市场力量来解决。经济决策是分散进行的,它由经济组织和个人各自独立地作出。
市场经济对于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市场机制来实现的,通过市场机体内的供给与需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部门的按比例发展。
(1)生产什么。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通过供求规律来决定生产什么。当需求量超过供给量从而产生短缺时,市场机制促使价格上涨,刺激这种短缺商品的生产,减少对它的消费。
如果需求量小于供给量从而产生过剩时,市场机制促使价格下跌,压缩这种过剩商品的生产并增加对它的消费。在这两种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平衡。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于变动价格水平来使每一种商品的生产适应于它的需求量。
(2)如何生产。一旦产品构成确定以后,随后的协调工作就是确定如何生产这些产品。在这里,仍是价格机制来分配各个生产者所需要的生产要素。
为了对付价格竞争和取得最大利润,生产者的最佳方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以便把成本降低到最低点。生产者在利润的刺激下,会用便宜的生产方法取代费用较高的生产方法。
因此,在市场经济下,投入量将分配给使用它们进行生产的最富有成效的生产者。(3)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物品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要素市场决定了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的价格即工资率、地租、利息率和利润的大小,从而也就决定了这些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或收入。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配置资源的市场是一个体系,即市场体系,它是各类市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它包括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劳务市场,也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机制健全、结构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要求和条件。不仅如此,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论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还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都可以独立地存在并为其服务,从而就有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分。
长期以来,人们把市场经济看作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并与资本主义制度等同起来,与此相对应,把社会主义称之为计划经济制度。
这种观点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广为流传,而且在当代西方许多经济学文献中也持同样的观点。譬如列宁认为,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任何法律都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1959,P.406),而且,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为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这种制度将实行计划经济制度(1959,P.206)。
在列宁看来,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制度,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制度,市场经济中保持货币的权力和资本的力量是违背社会主义本性的,从而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不能相容的。我国长期坚持的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从而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概源于此。
在当代西方一些权威的经济学辞典和教科书中,也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资源配置方式,或直接等同于资本主义制度。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就把资本主义定义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认为,市场经济即指“生产资料大多为私人所有,主要是通过市场的作用来指导生产和收入分配的”(1986,P.557)。
《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也认为,市场经济制度有三项基本原则:“(1)私有财产制度;(2)契约自由的原则;(3)自我负责的原则”,并认为“私有财产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制度”(1982,P.149)。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等也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个人和私有企业制定关于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决策的经济。价格、市场、盈利与亏损、刺激与奖励的一套制度解决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1996,P.37)。由此看来,在这些着作家眼里市场经济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私有财产制度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在私有财产制度下,企业和生产者才能根据价格信号独立地作出决策而不受中央当局的制约,市场经济的运作才能不受干扰。
把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相联系有深刻的经济根源。因为在现实社会中,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源配置确是以市场价格为信号主要依靠市场力量来进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国家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集中计划来实现。在传统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都是依靠计划当局来做指令的,而这种指令性计划对于私有企业是无效的,所以,根据资本主义的实际情况和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而把市场经济和私有制联系在一起,从而得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或者市场经济直接就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结论。
然而,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把市场经济从制度的属性中剥离出来,认为计划和市场在现代社会中不应该看成是对立的,两者是可以而且能够结合起来的,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可以引入市场,或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市场经济,“只有教条的社会主义者和教条的反社会主义者,才把计划和市场看成是不相容的对立物”(伊特韦尔,1993,P.889)。有些经济学家把市场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如波兰经济学家兰格(O.Lange)认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消费品分配、职业分配等方面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兰格假定在他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消费者选择自由和职业选择自由(1981,P189),由于存在消费者选择自由和职业选择自由,于是便有一个消费品和劳动服务的真正市场,从而有相应的市场价格;但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并由国家分配,故不存在生产资料市场及其相应的市场价格。在此情况下,兰格认为,可以由中央计划当局为生产资料规定一个“会计价格”,并监督所有企业、产业和生产要素所有者都根据这个计划价格做他们的会计工作,会计价格起先可任意确定,然后再根据供求状况不断调整,通过试错法,直至达到供求一致,找到均衡价格,于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就确立了一套既包括市场价格,又包括计划价格(或会计价格)的价格体系。
兰格的这种分析,有时被称为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模式,它较早地把市场引入社会主义经济分析中,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而邓小平则更加直截了当地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3,P.373)。
现在,把市场经济视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可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从而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已广为人们所接受。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旅程是驶向一片没有航海图的水域,要对其运行结果作出评价还需等待许多年。
参考文献:
邓小平,199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卷,198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兰格,198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列宁,1959,《列宁全集》第10、35卷,人民出版社。
《日本经济事典》,198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萨缪尔森等,1996,《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