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边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693页(2153字)

费边社最初是由一小批青年组成的,他们大部分属于中产阶级,而且都超然于各旧政党之外,它的宗旨是“按照最高道德原则迅速重建社会”。

为了强调自己和当时的政党之间的区别,他们采用了“费边主义”这个名称,该名称是从汉尼拔(Hannibal)将军的着名劲敌费边(Fabius)的名字派生出来的。这个学派对自己和别人总是非常苛求和不满,他们有点害怕公众的嘲弄,然而又毫无传道者的热情。他们总是互相取笑、诋毁旧时的崇拜偶象,丢掉一切社会信条或明确的政治信仰,这样,费边社很快就成为学生和宣传家的团体,他们所关心的完全是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的自然哲学中,光是比热更为重要的因素。

费边主义的成员中有些是着名的大文学家,例如剧作家兼评论家肖伯纳(Shaw,George Bernard)、史学家韦伯(Webb,Sidney)、小说家H·G·威尔斯(Wells,Herbert George)等。

他们致力于研究各种社会情况,不分党派地同别人联合出版报刊杂志、出版小册子、召开会议,设法引起人们对他们思想的注意。1889年以《费边论文集》(Fabian Essays)的这一书名出版了一批奇妙的论文,概述了他们的思想。

这些论文只反映了那些比较杰出的费边主义者的观点,而不是整个费边社的观点,因为费边社本身只有实践的方针而没有共同的理论性学说,它自称为社会主义学派,也赞成把个人所有制变成集体所有制。另一方面,它宣称“对婚姻问题、宗教、艺术、抽象经济学、历史进化、币制……都没有特殊的见解”,在这里直接引起人们兴趣的一些经济理论,是费边主义某些成员所特有的。

特别是悉尼·韦伯,他试着为费边主义探求新的理论根据,在排斥克思劳动价值论并意识到杰文斯(Jevons,William Stanley)、马歇尔(Marshall,Alfred)和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所具有的魅力以后,觉得有必要对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作些新的辩护。他不能摆脱李嘉图(David Ricardo)对本国人发挥的魅力,就求助于这位伟大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在他看来,这个理论是“集体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费边主义在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甚至超过了工团主义派。他们不仅排斥价值理论,而且也否认马克思的一切社会学说。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只不过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发展,他们十分满足于现在支配着社会的那些原则的合理发展与应用。韦伯说,我们的目的不应该用无产阶级的统治来代替资产阶级的统治,甚至也不是把工人从残酷的工资制度下解放出来,而仅仅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组织工业。社会主义不是关于阶级的学说,而是普遍利益的哲学,韦伯甚至怀疑英国是否有了马克思主义所说的阶级斗争。对马克思来说,19世纪历史的首要事实是财产集中在少数享有特权的人手中,和作为其结果的人民大众的贫困化,这种双重发展的结果将是后者对前者的革命剥夺。

费边主义没有否认资本的集中,按照他们的意见,19世纪历史的首要事实并不是人民大众的被奴役,而是资本家权力的衰微,国民经济中集体管理的日益重要,以及为了工人利益而逐渐剥夺游隋者,这是个很快就要完成的过程。韦伯认为,社会主义正在没有冲突地逐步实现,甚至还会得到它的牺牲者的默认。他宣称: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的洪流中,我们的立法者已不知不觉地成为了社会主义者。

严格来说,费边主义并不是一种新的科学的理论,毋宁说它是经济集中化的一种辩解,这一思想是现代欧洲生活条件的产物,是和正统的自由主义相对立的。

1938年,新费边社成立,他们以比阿特里斯·维伯(Beatrice Potter Webb)和柯尔(George Douglas Howard Cole)为主要领导,研究各种社会与经济问题,继续散布老费边主义的思想,新费边社曾促成了英国工党的建立,他们的许多成员都积极参加工党的活动,有的还是工党的党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着名的费边社成员成为工党右翼的领导人物,对该党政策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6,《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2卷,经济科学出版社。

鲁友章、李宗正,1983,《经济学说史》上册,人民出版社。

卡拉达也夫、雷金娜,1983,《经济学说史讲义》,人民出版社。

朱彤书,1989,《近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鲁明学、纪明山,1990,《西方经济学说史概要》,南开大学出版社。

宋涛主编,1988,《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

蔡中兴等,1989,《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流派》,上海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