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平均衡陷阱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756页(1480字)

解释发展中国家在低收入水平上止步不前的一种经济发展理论,最早由利本斯坦(Leibenstein,1954)提出,后经内尔森(Meison,1956)的模型化而进一步完善。

该理论综合考虑了人口增长、资本形成、国民收入增长与人均收入的关系。就人口增长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来看,它从尔萨斯的人口论出发,认为当人均收入上升至最低生存水平以上时,人口即将增加。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限度以后,人口增长率达到最大值,此时若人均收入再增加,人口增长率将趋于下降。如图a,S点代表最低收入水平。

在S点左边死亡率超过出生率,人口下降;在S点,人口处于稳定状态;在S点右边,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直到某一界限比如说3%,在此以后,人口增长逐渐下降。就资本形成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来看,在人均收入很低时,人们太穷,无法进行很多的储蓄和投资,这导致国民收入增长率也很低。当人均收入增至某一最低水平以上时,将会发生储蓄和投资,这将使国民收入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如图b,X表示没有储蓄的收入水平。在X左边,所有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在X右边,储蓄率大于零,人均投资率将上升。直到某一水平后相对固定在一个比例上。

就国民收入增长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来看,如图c所示,在S点,人口处于固定不变的状态,由储蓄创造的人均资本的增长率为零,因此收入也处于固定状态。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超过这个固定状态的均衡,由于劳动力的增加和人均资本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长也上升,可是,由于人口增长达到了最大限度,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也接近不变,这时收入的增长也会稳定下来,因为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迟早会发生作用。若将图a.b.c综合起来考察,则有人口增长曲线PP′和国民收入增长曲线rr′的交汇点S(=x),S点就是“低水平均衡陷阱”,其意思是,只要人均收入处在很低的水平上(比如小于OM),国民收入的增长就会被更快的人口增长所抵消,使人均收入退回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上,并且是固定不变的。

图a

图b

图c

这一理论的意义是很明显的,它表明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人均收入过低,形不成足够的储蓄能力和投资能力,这也就是说,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关键因素。就这一点来讲,它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是一脉相承的。若要跳出这种低水平的均衡陷阱,就必须全面地、大规模地投资,以提高资本形成率。为此,除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外,搞好计划生育,积极引进外资也是不可或缺的。

值得一提的是,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若能把其资本概念扩展至包括人力资本的话,则它的解释力和预见力将会大得多,相应地,它所遭受的批评则会小得多。

参考文献:

杨敬年,1988,《西方发展经济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

Nelson,R.,1956,A Theory of Low Level Equilibrium Trap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December.

分享到: